没得选择的结果——有时可能最好!

1

清明过了,小时候一到这个季节,孩子们就骚动起来。

东北也开始天气转暖,屋里再也关不住他们了。

跑到村边的老榆树上折一支树枝,看看有没有发芽,什么时候能吃上榆树钱儿;到柳条沟里折一节柳条,扭动外面的树皮,看看能不能扭个叫叫儿(柳条皮做的口哨)。

但去的最多的还是各家的柴禾垛,认认真真地在每一根高粱桔、玉米桔上寻找,找什么呢?找在桔杆里过冬的虫子。

老人们说二月二龙抬头的那一天,冬眠的虫子就活了,二月二差不多是惊蜇。大地回暖,万物复苏,蛰伏于地下的冬眠生物开始出土活动。

但孩子们不信老人的话,认为他们没有实际经验,没有天天在柴禾垛里抠抠扒扒。

二月二的虫儿还是个僵虫儿,活不了。

只有到了三月三,过了清明,桔杆里的虫儿才是活虫,扒一只出来虎头虎脑,用米糠把他们养起来,让他们蠕动的身体变得油光发亮。

这么细心地养虫儿干什么?为了打鸟。

虫儿既是打鸟的诱饵,又是鸟的高级食品。

清明之后,南方的一些候鸟开始北归,在谷雨到小满这一个月里到达黑龙江地区。

这时孩子们早早就想把他们收入囊中了,致使说农谚的时候都是跳跃性的,“清明忙种麦子”然后就“小满鸟儿来全” 了,把中间的谷雨和立夏一步跨过。

因为急呀,急着打鸟儿。

这是男孩子的快乐,因为那个时候家里除了吃饭用的几只碗是个物件,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了,能玩的只有到大自然里去找。因为没得选择,只有跟着大自然走,春天打鸟,夏天捉鱼,秋天烧玉米,冬天在院子里扣老家贼(麻雀)。

因为没得选择,所以很快乐,对每个季节都有期许,好像是预存了一份快乐在那里,年年等着它的到来。

当然,这都是男孩子干的事。女孩子也有女孩子的事,早早地准备好刀头(用断了的镰刀尖儿),小柳条篮子,等着大地一天天地疏松,等着野菜长出小芽。

最早出来的野菜是婆婆丁(蒲公英)【蒲公英为什么叫婆婆丁?和一种病有关。】,婆婆丁就是东北人春天的最爱,走到天南海北的东北人年年春天都念念不忘这一口。

是婆婆丁最好吃吗?不是,是渡过了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后没得选择,最早发芽的蒲公英就变成了最好的选择。

对于现在的孩子和现在的大人来说有了太多的选择,结果呢?不知道怎么选择,烦!

生活中我们可能觉得,选择更多的人面对的资源更丰富,所以就更幸福。但吴军(原腾讯副总裁、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说,有时候没得选,反而更容易让人获得成功和幸福。

吴军举了个例子,就是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公司当高管的人比中国人多?这其中当然有很多种原因,比如印度人走出国门比中国人早了半个多世纪,还有印度人的英语交流能力更好等等。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选择太少。我们知道,大部分印度人比较穷,到了美国之后一般不会再想回印度,所以他们在美国工作时就会非常努力地好好经营。

而中国人完全不一样,有北上广深,还有香港和澳门。

他说在商业范围内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很多手机厂商,会做几十款甚至上百款手机,用户却永远不满足。因为用户买了A款手机后,看到同伴用的是B款,就会期待自己的手机有这两款手机的优点,所以总是不满意。苹果手机一反常规,不给用户太多选择,每一代手机只有几种型号。有人把乔布斯的设计理念概括成一句话:“少就是多”,而“少”就意味着不会有太多选择。

魅族2016年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谷歌的搜索引擎,虽然用户可以自我设置,但那些功能很难用,非专业人士不会去碰,这等于没给用户什么选择,用户反而很满意;丰田的汽车也是这样,只有几种车,而且每种只有几种标配,没有选配,这样反而让它的每款车在美国都是同类车中最畅销的。所以说,让用户满意的销售和服务,恰恰是不给用户太多的选择。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小饭店,菜品种类多的会死,菜品单一的却生命力很强。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今天这个处于变革的中国社会里,我们总觉得我们经常处于没得选择的尴尬境地之中,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是我们可选择的太多,又觉得哪个都不如意,总想找个最好的,结果发现它在遥远的天边,根本摸不着。

我每天晚上回家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个推车卖水果的中年男子。一架两个轮子的木质手推车,车上有苹果等各类水果。或在街边憩息,或在街巷间行走。这是很古老的货郎方式,我想他最初也是受条件所限,没的选择,才在这个现代社会中选择了这种人们认为落后的方式。但正是没的选择,才使他以这种方式避开了城管、交警,得以生存,避免了开电动车和摩托车三轮车被满大街追赶的恶运。

在没的选择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好的前提是让心沉下来。在现在的社会中让心沉下来比把心挖出来还难,如同让小孩子放下手机去摆积木一样。

但是,谁能把心沉下来,谁就能成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