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辑要》卷上 第二十一节 子淋、转胞
相关推荐
-
入肾经、膀胱经-疏泄厥气、利导下焦的指水清穴
指水清穴 解 剖:尺骨神经皮下浅枝.肾之神经. 穴 性:疏泄厥气.利导下焦 主 治:睾丸炎.肾炎水肿.尿道炎.膀胱炎.偏头痛.腰痛.腿痛.
-
二十三、夜尿、尿频、尿急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夜尿.尿频.尿急 [治病策略] 1.肺中冷,上虚不能治下之遗尿,用甘草干姜汤. 2.倪海厦: 频尿之因有二: (1)一为肺气无法下降--->小便还可控制,只是常有尿意. (2) ...
-
读透六一散
李茂昌 弟子 张晓兰 张美沙 整理(周六讲课选稿) 六一散 组成:滑石(六份) 甘草(一份) 服法:研粉冲服或甘草煎汤冲服滑石粉. 组方:滑石为君,甘草为辅. 药性分析:滑石甘淡凉,甘草甘 ...
-
《沈氏女科辑要》卷下 第二十一节 腹中虚痛、胸项结核
薛立斋案载∶一产妇腹中有物作痛,投破气行血药尤甚,肢节胸项各结小核,隐于肉里.此肝血虚也.盖肝为藏血之脏而主筋,血虚则筋急而挛.见于肢节胸项者,以诸筋皆属于节,而胸项又肝之部分也.用八珍.逍遥.归脾加 ...
-
《沈氏女科辑要》卷下 第十一节 声哑
第十一节 声哑 此属肾虚.补肾之中,宜兼温通. 元生地(四钱) 茯苓(二钱) 山药(一钱五分炒) 归身(二钱) 肉桂(五分) 远志肉(五分炒) 水煎服. 上一页:第十节 不能语 下一页:第十二节 呃逆
-
《沈氏女科辑要》卷下 第二十节 胃脘痛、腹痛、少腹痛
沈尧封曰∶有血瘀.血虚.停食.感寒.肝气之异.手按痛减者血虚也.按之痛增者,非停食即瘀血∶停食则右关脉独实,且有嗳 气:瘀血则所下恶露必少.得热即减者,感寒也.至若厥阴肝脉,抵小腹,挟胃,又为藏血之脏 ...
-
《沈氏女科辑要》卷下 第二十七节 口眼斜
第二十七节 口眼斜 丹溪云∶必须大补气血,然后治痰.当从左右手脉分气血多少治之.切不可作中风治,用小续命汤治风之药. 上一页:第二十六节 咳嗽 下一页:第二十八节 腰背反张
-
《沈氏女科辑要》卷下 第二节 胞衣不下
第二节 胞衣不下 急以物牢扎脐带,坠住,使不上升,然后将脐带剪断,使血不入胞,萎缩易下.若未系先断,胞升凑心,必死. 徐蔼辉曰∶<保生录>云∶觉胎衣不下,产妇用自己头发塞口中,打一恶心即下 ...
-
《沈氏女科辑要》卷下 第四节 恶露过多不止
第四节 恶露过多不止 伏龙肝二两,煎汤澄清,化入阿胶一两服.如不应,加人参. 上一页:第三节 产后喜笑不休 下一页:第五节 恶露不来
-
《沈氏女科辑要》卷下 第五节 恶露不来
第五节 恶露不来 轻则艾叶及夺命散: 重则无极丸: 寒凝者,肉桂.红花等药,并花蕊石散. 王孟英按∶产后苟无寒证的据,一切辛热之药皆忌.恶露不来,腹无痛苦者,勿乱投药饵,听之可也:如有疼胀者,只宜丹参 ...
-
《沈氏女科辑要》卷下 第六节 九窍出血
第六节 九窍出血 <汇补>云∶九窍出血,死证恒多.惟产后瘀血妄行,九窍出血,有用逐瘀之药而得生者,不可遽断其必死.此是阅历后之言,不可忽略!虽无方药,其法已具. 上一页:第五节 恶露不来 ...
-
《沈氏女科辑要》卷下 第七节 黑气鼻衄
第七节 黑气鼻衄 郭稽中云∶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者,不治.盖阳明为经脉之海,口鼻乃阳明所见之部.黑气鼻衄,是营卫散乱,营气先绝,故不治.薛立斋云∶急用二味参苏饮加附子,亦有得生者. 上一页:第六节 九 ...
-
《沈氏女科辑要》卷下 第十节 不能语
第十节 不能语 武叔卿曰∶热痰迷心使然. 胆星(一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石菖蒲(一钱) 郁金(一钱) 水煎,入竹沥一调羹,生姜汁三小茶匙服. 沈尧封曰∶神昏不语,有虚有实,当参旁证及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