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阅格律诗的标准

【一】观主题
大家评阅的时候 ,看看作品的题目跟内容一致吗?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吃透内容间的关系,理清思路,切不可孤立看待。除此以外,还要多留心诗歌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诗意整体要扣题目,景情都要围绕这个题目展开,不可题目跟内容分家;常常犯严重的毛病就是:题目是题目, 内容是内容 。大家自己写完了诗 ,一定要检查这个问题。不然,文不对题就铸成大错了啊!这叫什么?叫写跑题了啊!
二】、格式、标点要规范、齐全;
题目格式 《七律 题目 》《五律 题目》《七绝 题目》《五绝 题目》。
三】、平仄合理 ,尽量用正格 ,尽量不要 拗救 ;
注意:失替、失对、失粘;孤平、三仄尾、三平尾。
四】、注意用韵;
1.一韵到底,(即同一 平水韵 韵部) ;
2.韵字不入诗 ;
3.忌窄韵 :一首中几个韵字不可都是名词,韵字 词性要有变化 ;
4.韵字阴平、阳平要有变化;
五】、各句首字 平仄比例 4/4 或者3/5;
这点也是很多人忽视的地方,诗词的艺术要求不对称就是要有变化,要跌宕起伏,所以 对首字要求 要有变化,也就是平仄交替。
六】、关于入声字;
五律 入声字可以 4个 ,最多五个 ;七律 入声字可以 5个 ,最多六个;七绝 入声字可 3个, 最多 四个。 入声字尽量避免在音节处最多一两个在音节处。
七】、注意音节,尾三字尽量没有词组出现;
就是说 一句诗 最后的三个字最好不用词组,和填词不同哈 !填词时候可以用词组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清楚楚;脉络是否清晰。
评律诗作业要求大家仔细看看这条:一首律诗八句 、四联。
每联的前分句、后分句之间要有衔接性 ,必须有关联 ;但是各句要有独立性,各句完成不同的任务;
联与联之间要有衔接性,不可断裂 ,意思要连贯。
九】、看看诗运用的是景+情、还是全是景、或全是情。
景+情有三种情况:
1.先景后情
2.先情后景
3.情景交融
十】、起句要求兴,合句要求比。
我们初写的时候常被老师批合句比的不够;比的不够诗就没有味道。换句话就是写的不够好。起句一定要兴,有诗感;直叙太平淡,让人觉得乏味,当然就不会吸引人。合句最好比,要把人带到无限遐想中去;经验是合句用景来结比用情来结更可以出漂亮句子。用景来比,容易笔尽意不尽 。。。这个大家在写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锻炼这点;用个景 来藏着情做 第八句意味无穷的。
【十一】、注意开头;
文章如流水,古代诗歌亦如此。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要读懂一首诗的开头,
1、要努力联系诗题。
2、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 抓住了这五“何”,也就抓住了一首诗的源头,下面的内容无非是承此而来。
3、要体会感情基调。
十二】、 起句前后分句不得超过四个景物。
尤其是七律字多,很容易犯这条毛病;景色堆积,名词太多;很多同学在罗列名词。写景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主要景色,能够展示主题的景是主景。景物太多就画蛇添足了,给人感觉凌乱;再说起句把景物都写了,那下面写什么。得留点。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承句是否给转句做好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1,一联内用同义字、同一字相对。
冒春荣《葚原诗说》云:“对法不可合掌。如李宗嗣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皆、尽’合掌。”其它同义字如“犹、尚”、“因、为”、“听、
2,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部分词语意思相同,也是合掌。
如“仙人洞里怀先哲,会议厅中忆昔贤” “怀先哲、忆昔贤”合掌。“古迹高昌遗址破,交河故地旧城残” “遗址破,旧城残”合掌。“不尽沙丘一抹绿,无边瀚海水盈潭” “沙丘、瀚海”合掌。
3,“事异意同”即对偶句中的出句与对句所用辞藻典故虽不同,但两句含义一样或相近。
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曰:“两句不可一意”。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虽写两种动物,两种神态,而含义均是思乡。梅圣俞《和王禹玉内翰》:“力锤顽石方逢玉,尽拨寒沙始见金。”纪昀曰:“二句亦合掌”。(《瀛奎律髓》);今人犯“事异义同”的“合掌”颇多,如:“抗日军民驱虎豹,歼敌劲旅战熊罴。”“每借浮云遮丽日,常生迷雾蔽晴天。”“千山披素裹,万壑挂银装。”
” 相当重要的,整个诗中要少写名词多写非名词 (动、 形容、虚)。五律承句、转句中名词的位置14/25至少一个准确,这个一定要注意啊!
这个一定要注意啊!要是位置相同的话,会出现写的诗 都是一个句式了,都是 212了这样读起来 缺少抑扬顿挫的感觉,1/3 虽然也可以只是两个名词的位置近了.就欠生动,七律虽然没这个规矩 ,但是 名词也不可过多、 过近。
十七】、景色要跟感情绝对配合好;
用景色渲染心情,即便是八句都写景,也是为了表现一种情感,喜怒哀乐 其中的一种。也就是说 你所选择的景色 要和你表达的感情一致;不要写花凋零了,你却很高兴;也不要景色很美,你却忧愁;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写景物,要善于景中寄情。而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
十八】恰当用典故
恰当的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会增作品的内涵和文采;理解时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这类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理解时,应将古人古事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结合的是否恰到好处。用典一般多出现在转句。
十九】、观技法
诗歌中的“技法”有很多,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表达方式:即描写、议论、抒情。尤其要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特点。
修辞方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
表现手法:范围极为广泛,如烘托、反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象征、抑扬、虚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一首诗的艺术技巧,可见创作者的功底。
二十】注意诗的类别
诗人千千万,诗歌万万千,但不论有多少变化,诗歌仍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而每一类别的诗歌各有其特点,把握了这些特点则有助于更好地鉴赏诗歌。如:从古代诗歌表现的内容上可分为:边塞诗、田园诗、伤别诗、羁旅诗、写景诗、托物言志诗、咏怀古迹诗等; 从古代诗歌抒发的情感上看可以有:离愁别绪、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热爱自然等; 我们评阅时也一定要注意是咏物诗,还是咏怀诗,还是田园诗。。。
二十一】、 不求句句好 , 但求一句精!
寻找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找不出啥毛病,但是也没被读者感动的 ,纯属无味作品 。切忌:读完忘完,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起句 先声夺人?承句、转句出彩?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多美啊!是不是过目难忘啊!合句 笔尽意不尽,余味无穷。

(0)

相关推荐

  • 如何检查作品20条

    (1)起承转合是否清楚 律诗大多可分为两种形式: "二节式"的章法格局,前节在于描绘物象,后节在于寄托情志 "四节式"点题→写景→言事→结情(这个相当于一个起承 ...

  • 诗词创作七要素、语言淡白,也是诗词的一种美、格律诗写作之起法

    转自:登书山的博客 诗词创作七要素 醉月诗苑 一首诗词要具有七个要素:立意深.构思巧.形象美.感情真.意境高.语言新.手法巧. 1立意美 主题的深度决定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的水平.主 ...

  • 如何评诗和自检

    写律诗,在完成作品之后,要检查一下自己的作品是否按自己标出基本格式写,或用百度的"搜韵网"在"律诗校验"中进行校验. 例如: 先标出要写的律诗的基本格式:(关于 ...

  • 小18 吟诵书写李白《古朗月行》

    吟诵书写李白<古朗月行> 来源:<中华吟诵读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王恩保主编 小18 盈视讲诗歌之李白<古朗月行> https://res.wx.qq.com ...

  • “诗”事求是(下)

    定韵之余,还需定律.诗之声律,讲求平仄协调.声律之基本规则,概括言之:"节间相反,偶句相对:邻句相粘,首尾相应". 诗句中,以五言为例,一般把头两字称"头节", ...

  • 格律诗七大标准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写作以及和诗友们的交流,我总结了不少经验.觉得一首好的绝句应该具备以下七大标准. 一,基本遵循格律和正确使用韵脚. 二,用词简洁又艳丽,没有过多的堆砌. 三,阅读起来流畅不卡顿朗朗上口 ...

  • 评阅律诗的二十一条标准

    [一].观主题 大家评阅的时候,看看作品的题目跟内容一致吗? 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吃透内容间的关系,理清思路,切不可孤立看待.除此以外,还要多留心诗歌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 诗 ...

  • 格律诗鉴别客观标准是平仄“替对粘韵”,还是古今名人只言片语

    #师者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如市场上没有统一度量衡,一切就会乱套.格律诗与古体诗的体裁分类也不例外! 鉴别格律诗与古体诗的客观标准 平仄的"替对粘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格 ...

  • 格律诗写作(连载7)律诗的标准格式

    格律诗写作(连载7) 作者  凭高望远(谢启斌) 七.五言律诗的标准律格式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前面已经讲过了,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基本句式,这四个基本句式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以八句格律诗中之颔联与颈联四句对仗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 以八句格律诗中之颔联与颈联四句对仗的标准是什么? 前言 八句的律诗有五律和七律,八句两两一组,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标准的五七律中间二联(颔联.颈联 )要求对仗. 严格的标准很好记,注意 ...

  • 格律诗口诀、详解 | 律诗标准格式、例诗

    格律诗口诀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 ...

  • 心湖诗评|石门殷家漾梨园采风格律诗赏析

    石门殷家漾梨园采风格律诗赏析     方亦盛 一.梨花吟 东风暖日百花艳,好雨润滋梨萼妍. 遥看枝头初雪霁,一丝香冷迎君迁. 点评:此诗为七绝,作者采用首句平起不入韵式(首句节奏点"风&qu ...

  • 思念母亲/写在母亲节(格律诗一组)

    前言: 和风轻拂,阳光明媚.当满目姹紫嫣红百花艳,杨柳轻摆绿丝绦时,迎着初夏的绚丽朝霞,伴着鸟语花香,母亲节,又踏着轻盈的步伐来到,遥看天际边那火红的朝阳,成为为母亲节点燃的耀眼烛光,兰天下又回旋起祝 ...

  • 【名师名家名人坛】宋名竞格律诗二首

    格律诗两首 一,七律 . 初夏家乡吟 文/雅轩逸人(江西) 饱览青葱别暮春,清歌一曲唱芳醇. 黄莺戏柳溪泉闹,布谷咕枝彩蝶循. 日暖千山昭盛日,人亲万水映忙人. 江南醉眺秧苗绿,古邑繁华幸福臻.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