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六八

(0)

相关推荐

  • 经方:麻杏石甘汤(肺炎第一方)

    麻杏石甘汤[原文]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作者]张仲景[出自]<伤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以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 ...

  • 经方:大青龙汤(外热里寒)

    大青龙汤[原文]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九)

    麻杏甘石汤其实是麻黄汤的变方,把桂枝换成了石膏而已,虽然只有一味药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作用完全不一样.其中麻黄桂枝是相须的关系,辛温发汗以散风寒,是发汗最厉害的,麻黄配石膏则为辛凉甘润之剂,可清泄肺热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六八

    六八: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这条是讲发汗以后的辨症,如果病人已经发汗了,为什么不能再给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三: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

    七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五:仲师言胃,肠亦包括在内

    6月30日 七五: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汗发太多后,身体虚掉了,这恶寒是表的恶寒,人身体虚掉了就有怕冷的现象,这种人用温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四:常常吃茯苓的话,寿过百岁

    6月29日 七四: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六

    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所以温病跟时疫有关系,譬如夏天的霍乱疟疾,在中医再推衍到因此冬天伤于寒,冬天本来是要保护收敛的,结果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六九、七十

    6月25日 六九: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七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六九条的发汗发太多的,一定是麻黄汤,麻黄汤把胸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六七

    6月23日 六七: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发了汗,身体还在痛,照理说伤寒的时候,因为寒束在表上,所以身体会痛,发了汗身体还在痛为什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六五

    6月21日 六五: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攻下了以后,里面阴就虚掉了,然后又复发汗,阳也虚掉了,如果病人有振寒的现象,发冷.手脚冰冷的现象,这时候摸病人的脉,可能一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六十

    6月15日 六十:「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脉浮紧,不发汗,就知道是麻黄汤证,表寒很盛了,因致衄者,如果得到了流鼻血,一般来说,鼻血流出来之后,症状就没有了,热就退掉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