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陶:《三国志选注译》后记(外二篇)

(0)

相关推荐

  • 《聊斋志异》中的扬州故事

    爱棋成痴,以至于忘了死,忘了生,永远走不出轮回.幸还是不幸? 扬州,正是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扬州,是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 聊斋志异《大蝎》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大蝎>原文明彭将军宏[1],征寇入蜀.至深山中,有大禅院,云已百年无僧.询之士人,则曰:"寺中有妖,入者辄死."彭恐伏寇,率兵斩茅而入.前殿中, 有皂雕夺门飞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明代文学之二:散文及晚明小品

    中国明代文学之二:散文及晚明小品 明代是个散文沉寂的时代,没有突出的成就.明初散文的代表作家是宋濂.刘基. 宋濂是明朝的开国文臣,幼时家贫,刻苦自学,文章风格凝重深厚,简朴深刻.他在著名的<送东 ...

  • 聊斋志异三集

    聊斋志异三集

  • 有妖气还是有仙气?

    我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能看的适合少儿的书很少很少,但是好不容易学了那么多生字的我也很想读书啊,于是就趁着去别人家玩耍的时候,观察人家家里有没有书籍,有的话就厚着脸皮借,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借到,但大部分 ...

  • 赵伯陶:人世间难得的缘分

    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届"从心所欲"之年,古典部主任葛云波先生约笔者写一篇纪念文字,并郑重其事地邮寄来"约稿函",我欣然应允.说起我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缘分 ...

  • 赵伯陶:何当凌云霄 直上数千尺 —— 王兄英志与我

    无论"中年怀抱",还是"与秋俱老",十几年前读这些词句还茫茫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无病呻吟而已.然而近些年来再见到类似的文字就有些触目惊心了.古人四五十岁的伤离悲 ...

  • 赵伯陶:沈兄伯俊与我

    论年纪,沈兄伯俊仅长我两岁多一点,算是肩膀齐,为兄弟,但若从学术层级而言,他却属于我的老师一辈.原因无它,当归因于"十年浩劫". 2010年,沈伯俊先生在襄樊做学术报告. 伯俊兄高 ...

  • (新书推介)赵伯陶:《〈聊斋志异〉新证》

    <聊斋新证>,赵伯陶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内容简介 2016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赵伯陶注评<聊斋志异详注新评>(250万字,荣获2016年度全国优秀古籍 ...

  • 赵伯陶:一个多甲子的念想 —— 从连阔如先生说《东汉》的草桥关谈起

    在历史上,草桥关实有其地,位于今河北高阳县以西二十里,为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所置三关之一.<清一统志>卷一一<保定府二>:"草桥关,在髙阳县西二十里,周显德六年(959) ...

  • 赵伯陶:清诗结下的缘分 —— 缅怀刘世南先生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文史专家刘世南先生于2021年8月1日晚遽归道山,享年九十九岁,我是次日在微信朋友圈中惊悉这一噩耗的.不过,按照<尚书·洪范>的说法,"考终命"属于 ...

  • 「昔文在线」张树侯《书法真诠》注译(节选二)

    张树侯<书法真诠>节选 整理-卫毅,注译-味琴,编辑-闻是 张树侯(一八六六--一九三四),名之屏,安徽寿县人.擅诗文,工书画.篆刻,又能刻碑.早年曾与宋教仁.商震等同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 ...

  • 清词菁华选注评解②│朱彝尊(二)

    朱彝尊(二) 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评] <箧中词>:单调小令,近世名家复振五代.北宋之绪. <云韶集>:真唐人化境.余常 ...

  • 清词菁华选注评解③│陈维崧(二)

    陈维崧(二) 1 满江红   秋日经信陵君庙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