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解释,猛然懂了篆籀气!

书法圈有很多黑话术语,比如上次说的蚕头yan尾,又比如这次要说的篆籀(zhòu)气。

1、啥是篆籀?

《争座位帖》

书法圈知名毒舌米芾,曾在《海岳名言》里说:

《与郭知运争座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

《争座位帖》有篆籀气,这就是颜真卿牛叉的地方。

到了明代,妇女之友傅山又在《霜红龛书论》里说:

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适发明者一笑。

不懂篆籀,还想讲什么字义、书法,根本就是白日做梦,只能让通晓事理的人发笑。

所以问题来了,“篆籀”到底是啥?

所谓篆籀,首先是一个书体概念,即篆文和籀文。

·篆文,包括大篆和小篆,以秦统一为界,统一之后简化规范的叫小篆,统一之前繁复多样的叫大篆。

·籀文,周宣王时期太史籀整理的文字,和大篆大同小异。

科学配比:楷墨笔

限时推广价:4支99元
笔尖灵,腰力强,蓄墨足
▼点图下单

交易担保 墨相文坊 书法功课楷墨兼毫毛笔,清水试笔不满意,7天无理由退换 Mini Program

古人没见过甲骨文,金文也见得少,而且多数金文其实也可归入大篆。

所以,在古人看来,篆籀基本就是汉字最初的模样,也是最早的书法。

和今人追求先进不同,古人多数时候都在崇古。

所以,在他们看来,要学好书法,就得通篆籀。

2、为啥学篆籀?

唐人张怀瓘在《评书药石论》里说: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复本之谓也。书复于本,上则注于自然,次则归乎篆籀,又其次者,师于钟、王。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是《道德经》里的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天下万物,都要返回到它最本初的状态。

张怀瓘认为,这个道理在书法学习中也是成立的,学习书法也要回到本初。

具体回到哪呢?张怀瓘给出了上中下三个答案:

·上,也就是最好的,是回归自然,因为按传统观念,汉字取象天地,所以回归自然是最牛的;

·中,也就是次好的,是回归篆籀,因为回归自然毕竟太玄乎了,没有可操作性,所以在这套理论里,可能取法篆籀才是最好的答案;

·下,也就是最差的,是回归钟王,就是学习钟繇、王羲之留下的法帖,其实这可能是书法的主流。

3、学篆籀学啥?

《峄山碑》

接下来的问题是,取法篆籀,具体怎么取法呢?

明人丰坊在《书诀》里说:

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淳古,使转劲逸,伯喈以下皆然。

古代那些书法家,都很擅长篆籀,所以在写字的时候,结构古朴,用笔有力,蔡邕之后的书法家都是这样的。

从这句话来看,取法篆籀,一是结构(结构淳古),二是用笔(使转劲逸)。

就结构而言,篆籀的特点是平稳匀称,没有太多的修饰;就用笔而言,篆籀多用中锋,基本没有折笔,一般都是圆转。

这么一解释,好像也没什么玄妙的东西。

当然,如果你看古代书论,对于篆籀,很有些不明觉厉的解释,而且有时会有完全相反的两种说法。

所以,你怎么看书法中的篆籀气?

网友留言
@二闲庄庄主
我感觉篆籀气其实就是外拓结构的另一种说法。其实折拆股也可以是外拓的解释。它们的要求都是圆转圆润,没有明显的硬折。圆转是草书从隶书独立出来以后的美学,这种美学在楷书中继续继承。可以参考洛神赋十三行,虞世南的夫子庙碑都是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美学。唐初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王羲之的笔法多是内擫,是一种新法,在复古思想的书法环境里,外拓笔法的优点被说成有篆籀气,其实就是篆隶楷美学的传承。
@用户655
说对了70%。外拓是笔法,还有结字,如果尊篆籀结字法,就应尊自然,因形循势而为,则得高古,朴拙之貌。结合起来就是篆籀气了。
@二闲庄庄主
篆籀到隶书已经相去甚远,更别说草行楷了,甲骨文模仿自然物象,到篆书已经装饰化抽象化,到了草书就符号化了,但是草书把笔画的拆分重新模仿自然,是一次美学的升华。我不觉得写篆书就会古拙高古。但是隶书草书的确继承了篆书的圆转笔法。
@用户6554250652590
所谓高古的篆籀气,应该是指结字用笔,锋藏画内,点画如雪泥鸿爪不露痕迹,自然书写不做作,不过分修饰。
@二闲庄庄主
自然书写不一定能写出篆籀气,我认为,魏晋以来,横如阵云点如坠石头竖如枯藤等等把笔画做各种自然的模仿神合,这种审美到了唐代时,已经有了审美疲劳,继而有了屋漏痕这样新的美学概念。这个概念把前者独立笔画,字的模仿更加抽象化,从而升级到整体审美,有点类似赏奇石形成的自然纹理,重点在激发人的想象,让字的黑白正负形色和人印象中物象神合。这个是屋漏痕的本意,篆籀气属于印象契合的一种。而这种契合是由于圆转笔法的关联决定的。
@用户6554250652590
你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篆籀气与屋漏痕及折钗股是有本质区别的,简单点说,一个属审美意念范围,一个是书写线条的表现力范畴(用笔技能)。但这也是不可单独分割来论的,是相关联的,可是,意在笔先啊。这也跟各人喜好、风格有关系,不一定就局限于狭隘的“篆籀气”中。艺术的审美本来就是多向的、多元的、多维的。你说呢?
@二闲庄庄主
所以我说篆籀气不是唯一的。我不赞同意在笔先。古人写字,并非刻意经营章法布白,甚至根本不考虑这些因素,只是后世的评论家鉴赏家才会对着作品一条条找依据,无聊至极,好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天成,不可复制,如果通过布局经营写出佳作,王羲之可以写很多兰亭序留给后人,寒食帖也可能再抄很多分。或者对初作精益求精写出更完美的作品,然而没有这样的。古人甚至练笔误漏字都不重新写,怎么可能费尽心思经营章法呢。
@用户6554250652590
你说的这些我是非常赞同的。但,你对意在笔先的理解却有些偏颇了,“意”不是在书写时的刻意经营,而是在此之前的意识活动,“有意为之”,才能有情绪的表达,即使是下意识的或处于潜意识状态(醉酒)。现在的书写环境已经有了变化,已没有了太多的实用性,更倾向于展览表现与装饰性的表达,这是不可改变的。无意为之乃佳,相对来说是不存在的。有“预谋”的书写是有必要的,是对书写的尊重。但过分的在书写过程中做刻意经营,甚至“摆写、摹写”,那就与书法的本质相去甚远了,应不在此论了。
@书画中和堂
在临习争座位帖时,隐隐感觉到米芾的某些用笔汲取了其中的特点,对篆籀气的解释是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关键还是靠多临帖,在学习过程中参悟,比如说争座位帖里面的起收笔,笔笔到位又少有锋芒,这其中主要还是对笔的控制及变化,结构方面看,在取势的同事多注重提按和使转,方少圆多
墨汁易干的大难题,终于被攻克了…
保湿砚:盛墨30天不干!
点图下单
交易担保                 墨相文坊                                                           盛墨一个月都不干!                                         Mini Program

监制✎精微堂

责编✎黑土 微信shufagongke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