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五脏病

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心病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急。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洁〕热则从心,寒则从肾,嗽而气上从肺,风从肝,泻从脾。假令泻兼嗽又气上,乃脾肺病也,宜泻白、益黄散合而服之,脾苦湿,肺苦燥气上逆也。其症见泻,又兼面色黄、肠鸣呦呦者宜服理中汤,泻而呕者宜服茯苓半夏汤,如泻而渴、热多者宜服黄芩浓朴汤,不渴而热少者宜服白术浓朴汤。其他五脏若有兼症,皆如此类推之。更详后论,四时推移用药。

(0)

相关推荐

  • 从各家学说看五脏相移

    周慧莉整理 五脏相移理论来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 ...

  • 甘生脾

    ​甘生脾: 秉土之性味 于是生脾脏 甘味,滋养人身 并且,化为脾气 所谓五脏 气自成象 成像就是 成其气象 五脏六腑皆是 气之精微所化 旦 五脏,禀气之精微之,精者而成 六腑,禀气之精微之,浊者而成 ...

  • 闻“五声”观五脏!老中医5大妙方,针对治疗,五脏六腑都健康!

    在生活里,你见没见过这样说话的人? 有的人说话总是有气无力,声音轻微.底气不足 有的人整天的叹气,没事就长吁短叹 有的人说话经常嘀嘀咕咕.哼哼唧唧 有的人整天哭哭啼啼,声音里都带着悲气 --说话声音小 ...

  • 阴阳双补,它们更合适我们的五脏,它是一个...

    阴阳双补,它们更合适 我们的五脏,它是一个整体,如果说失去了濡养,心肾不能相交,脾肾不能够相济,肺肾不能够相生,则肾精就会失去脏腑之精的供养,精气不足,阴阳就会亏虚,出现阴阳两虚.   这种情况就需要 ...

  • 气血双亏,五脏不安!气血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调?

      气血调,五脏安 气血亏,百病生   如果给留言的朋友简单的分个类,可以分为气血足的和气血亏的两大类,一些朋友久病.体弱.容易感冒.头晕心悸.体寒肢冷.自汗盗汗.心悸失眠.经少闭经.气短乏力,都这些 ...

  • 《证治准绳·幼科》病

    (音奇),小鬼也,乳下婴儿未能行,而母更有娠,其儿病微微下利,寒热去来,毛发 ,以为有恶鬼神导其腹中胎,妒嫉而为此,故名曰 病也.以他人相近,亦能相继,亦曰继病.妊娠妇人不必悉能致 ,亦时有此尔.女子 ...

  • 《证治准绳·幼科》钱氏论五脏所主

    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前(<纲目>作咬)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温则内生(<纲目>外生内生下,皆有风字.)脾主困, ...

  • 《证治准绳·幼科》五脏相胜

    肝病秋见(一作,日晡)肝胜肺也,肺怯不能胜肝,当补脾治肝,益脾者母能令子实也,补脾.益黄散,治肝.泻青丸主之.肺病春见(一作,早辰)肺胜肝也,肝怯故受病,当补肝肾治肺,补肝肾,地黄丸,治肺,泻白散主之 ...

  • 《证治准绳·幼科》洁古论五脏五邪相乘补泻大法

    五脏子母虚实,鬼贼微正,若不达旨意,不易得而入焉.在前者为实邪,子能令母实,拒贼伤于母,其子又引母所克者妻.来相助,故曰实邪也.在后者为虚邪,母引子之鬼贼至,由母能使子虚也,<内经>云∶子 ...

  • 《证治准绳·幼科》五脏补泻法

    [钱]凡病先虚或已经下,有合下者,必先实其母,后泻其子也,假令肺虚而痰实,此可下之证,先当益脾,后方泻肺也.泻青丸又名泻肝丸.钱氏谓肝无补法,故无补肝药,王海藏以四物汤内加防风.羌活等分,为细末,炼蜜 ...

  • 《证治准绳·幼科》乳令儿病证

    喜乳,涎喘生惊.(孙兆云∶令儿上气.颠狂,亦令儿生痰喘息,或生惊.)怒乳,疝气腹胀.(<千金翼>云∶怒乳令儿疝气.扁鹊云∶女子则腹胀.)寒乳,你片不化.(<史记·华佗论>云∶乳 ...

  • 《证治准绳·幼科》五脏见证

    [钱]五脏各有一证 肝脏水 肺脏脓 心脏 脾脏疹 归肾变黑.[海]肝脏水 色或青,肺脏脓 色或白,脾脏疹或如麸糠色,心脏 其色赤,变归肾则色黑矣,此五色.凡痘疹,一色者善,或二色三色相合而作者凶.第一 ...

  • 《证治准绳·幼科》疰病(尸疰蛊疰)

    巢氏云∶疰之言住也,谓其风邪鬼气留人身内也,人无问大小,若血气虚衰,则阴阳失守,风邪鬼气因而客之,留住肌肉之间,连滞腑脏之内,或皮肤掣动,游易无常,或心腹刺痛,或体热皮肿,沉滞至死,死又疰易旁人,故为 ...

  • 《证治准绳·幼科》

    咳嗽 <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之咳久乃移于六腑.又<病机式要>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