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刘东芹:很多草法要追溯到篆书和隶书才能弄明白

主办:宁波市书法家协会

此笔记为宁波公益课学员墨言整理 特此鸣谢

学习热情高涨,座无虚席。

要想学好草书,就得弄明白文字的源头。中国文字大多是象形文字和会意文字。

象形文字的“手”,从甲骨文到小篆的演变。然后再到手做偏旁部首。

“拜”左手右手合在一起就是拜,右边“手”下面多一横,有可能就是限定了双手合起来的高度。这个是不是很像我们的传统礼仪“作揖”。

我们古人造字有右手和左手之分。右手刚开始造字时明显能看到五个手指头,后来为了方便书写,简省为三个手指。是不是很形象。

“又”的本义是右手。“友”的本义就是两只右手握在一起。王铎这个“友”的草书是不是写得很高古(上下两个叠加在一起的“又”),直接从篆书而来。其实隶书的“友”也能看出两只右手来。

这张图片的手是左手,所以右下角的那个看起来像“右”的字,可是“左”字哦,所以区分“左右”,主要看手的方向哦😊

但是左右还是容易混淆,为了区分“左”和“右”,小篆把“左”下面写成“工”

何为“寸”呢,右手腕处有条横线的地方叫“寸”,所以也就明白“寸”的造字了。

“叟”用了异体字,老也。从“灾”,为啥人一老就是灾呢,我们应该很理解。知道“瘦”的异体字,和“搜”的异体字。写小篆可就迎刃而解了。

多可爱的宝宝😊 ,“子”为何只有一条腿呢,因为宝宝在襁褓中,双腿被裹住了,从外面看双腿就是一个整体。

“子”无右臂就是“孑”,“子”无左臂就是“孓”,“子”无双臂就是“了”。

“孑然一身”就是孤孤单单一个人。

“孔”左边一个“子”,右边竖弯钩就是妈妈的乳房。“孔”的本意就是哺乳。看甲骨文和金文石鼓文就能很形象的看到宝宝张大嘴巴在吃奶。所以就能更好的理解“孔怀兄弟”的意思了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人造字的智慧真的是智慧的结晶。“一”,“二”,“三”,好理解,但是如果再继续按照这样的造字肯定行不通,所以从“四”(金文里面大多也是四横)“五”开始就借用了其他字。文字也抽象化。比如“百”,其实就是“一百”的意思,而百就是借用“白”,“白”的本意是大米粒,会意而来。所以“百”就是一百个大米粒,也就是“一”加“白”的组合。有点意思吧。

“五”的草书就是篆书的快写而来,“口”的草书符号和“吾”的草书字根符号。

“口”单独写不能写成草书符号,就像“月”单独写也不能写成草书符号一样。

“可”的草书符号及组合起来的草书字根符号

“口”字的草书符号可以写成左右两点,“欠”的草书符号可以写成反3。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大”字笔误写成“犬”了,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哦。“大”和“犬”的区别在于起笔的行笔方向,“大”字从左往右,“犬”从右往左,因为“犬”有一点,从右往左可以省略写点。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

“大观”还是“犬观”

看看“大雄宝殿”写成什么了。

这个就是约定俗成,右上有一点的都从右边起笔。

第一个“黄”和“宙”,单独写时谁认识呢😄 ,所以“于右任”先生的草书不够严谨,学草书一定要学习魏晋时期的,明以后的大多不够严谨。

注意“草诀百韵歌”的几处不严谨,“知”右边是“口”的延伸,“去”最后应该写成点,不然容易和“夫”混淆。为啥要写成一点呢,看看“去”的异体字,下面是“口”,“口”的草书符号是左右两点哦

找找不严谨的地方哦

怀素千字文里面的“退”不严谨哦😊 不然容易跟“恐”混淆。

“隹”的草书符号,基本很稳定。

学完“隹”的草法符号,这些字试着写一写哦😊

两个并列的口草书写成相对的两点。“善”的隶书是“羊”加“口”,所以草书也是羊和口。“美”的篆书是“羊”加“大”,所以草书自然很好理解啦。“大”的本义是人,而且是品德高尚的人,“大人者君子也”,“羊”在古代表示猎物,古人一般狩猎回来,点燃篝火,一起分享猎物,所以美之为美,在于劳动分享。

右耳旁其实和耳朵👂 没啥关系,右耳旁本来是“邑”的快写演变而来,本意为城池。所以右耳旁的字多表示地名。左耳旁也和耳朵👂 没啥关系,由“阜”演变而来,本义为土山。(甲骨文里的“阜”更像丘陵的地形一层层的样子。)用来表示地势或升降。

“纟”旁的草书符号

“木”旁的草书符号

“忄”旁的草书符号

“马”旁的草书符号

“火”旁的草书符号,顺便可以记住“烟”的草法。

“刀”旁的草书符号。左耳旁一般写成“7”,有点方为水,所以“氵”一定要有点画,不然容易和“讠”旁混淆。单人旁快写成单人旁,双人旁快写成双人旁。不能都写成“丨”,不然就很难区分“证”,“征”,“佂”

注意看“氵”的草书符号,第一个点虽然和下面两点连写,但是仍然能够清楚的看到起笔处的下按轻提成点画。古人做草书真心很严谨的。

“青”的草书符号是上面的缴转加“月”,这个很多人会少写或者多写,一定要注意。“月”旁的草书符号多直观。“马”的草书符号是一横加绞丝旁的草书符号。“车”旁草书符号的规范写法。“欠”字根草书符号的写法,是不是像反“3”“弓”旁的草书符号就是“3”,不要再多绕。“火”旁草书符号有两种。

“身”旁的草书符号。从篆书一步步演变而来。“耽”是借用“身”旁,因为“耽”和“躭”为同义。“耶”的草书“耳”旁借用“身”旁

“歹”的草书符号。动动手,写一写。“单”的草书字根,注意“單”上面两个口写成两个相对点。

“骨”的草书符号,一定要见月,上面为何写成口,因为有异体字是上面为口哦。所以写草书一定要注意异体字。

“舟”的草书符号,一定要注意“船”的草书是从异体字“舩”和“舡”来的。古人没手机上网,闲着没事干,总是喜欢造异体字。

“酉”的草书符号,本义为酒坛子。注意和“白”的区分,“白”的草书上面是点不是横。不过“百”的草书也很接近哦。还好“百”不做偏旁。

“页”的草书符号,注意和“欠”的草书符号区分。

“示”的草书符号和“衣”的草书符号大多数人都在混淆,宝宝我以前也没弄清楚。现在清楚了吧,“示”旁先写横竖,“衣”旁先写横撇。

区别“体”和“礼”,注意异体字的“體”和“軆”相对应的草书。

“金”旁比较好写,“贝”旁也好记但是“歹”旁容易写成“纟”旁,一定要注意断开另起一笔写或者牵丝不能写成草法形质。另外还有一种“歹”的草法,就是把上面的一横移下来,这样就和“纟”旁区分明显了。注意“残”的草法,顺便记住“戋”旁的草书符号。“角”旁也要写严谨,不能和“歹”旁混淆。一定要注意起笔的方向和发力点。“豹”旁更不好写,多练习几次就记住了。“射”的草法,注意“身”旁的草书符号。

“酉”旁的写法,“醉”字比较常见,一定要会写哦,顺便记住“卒”的草书符号,自己试着组合一下写写其他字。

“雨”旁的草书符号注意“虎”旁的异体字

“门”的草书符号比较常见,看看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而来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山”旁在上一般笔顺是先写左边,“山”在左边一般先写中间。

“鸞”字头的草书符号有“言”又有“纟”

“心”的草书符号为三点“、、、、”的草书符号为一横书谱里面“態”的两种写法不严谨,不然就没法区分“熊”🐻 的草书了。“態”下面应该为三点“熊”下面应该为一横

“髪”字头的草书符号主要看篆书,所以左边自然写成“长”的草书符号。“仿佛”的草书

写写看“週”写得多野逸

注意“右”和“古”的区分“牛”旁和“犭”旁“禾”旁的区分还有“跍”的草法,一定不能受简化字影响把“足”的草书符号当做“言”旁的草书符号“讠”,“言”旁的草书符号是“丨”或者“三加口”“氵”也不能写成“讠”

羊加口为“善”羊加大为“美”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如果不是业内的专家,千万别听裁缝点评厨艺哦😊

我们的草书符号却在日本普及成日语。其实不光是草书,还有好多我们基本丢失的优秀传统文化却被日本发扬光大。“

区分一下,其实大多草书一定要追溯到篆书和隶书才能弄明白。

“止”“之”“足”“疋”的草书一定要追溯到篆书和隶书来区分。好多草法来源于异体字,这个一定要重视。

看看出“楚”的异体字就知道草书其实比楷书更稳定。“定”的草书也来源异体字

“此”的草书符号一定要先写“止”的草法竖折

“武”的本义是止戈 要能看到“武”字草书里面的“止”的草书符号,再看看“赋”,找找“止”注意“齿”和“龄”的草书写法,“齿”一定要写出“止”,然后下面写成抽象符号,不然不容易看懂。

“月”旁的草书符号,一定要注意牵丝不能当作笔画,其实“月”旁的草书有点像“勺”的快写。一定要注意点的位置在里面更合理。其实草书的断比连更高古准确。古人做草如今人做真,非常严谨。不像今人,大多胡乱缠绕,让不懂书法的人误以为草书都是胡写乱画。

知道“朔”的异体字,就理解它的草书了。看看这个“胡”的草书,前面章草写得多精准,后面“十”下面加两点写“古”多高古。别人在写书法,他已经在写文化内涵了。

注意看古人书法字帖里的“有”,注意“月”的写法,真的很严谨,草书一般从用笔的发力点找草书符号的起笔处。“青”旁下面的“月”多规范严谨,明以后的草书写“青”旁大多都不规范了,好几个大家都是少了一笔。

单独写“月”要借鉴古人的写法,就是“月”的快写,注意一定不要写成草书符号。尤其是还多加一横的错误的草书符号。

怀素草书千字文中“退”和“恐”都写成“恐”了,应该借鉴高贤和赵孟頫的规范写法。

怀素草书千字文里面“量”和“景”都写成“量”了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治学严谨。

怀素草书千字文里面“诛”本该出头没有出头,“途”本该不出头却出头了“舍”本该不出头也出头了一定要学规范的

写写看对不对

刘东芹老师校正的怀素草书千字文

“风”的草书来源异体字“凨”,所以里面写成“云”,千万不能学习后面三个胡乱写。

写写看

“召”的草书来源异体字,所以草法写成点和撇

写写上面的字

“船”的草书来源于异体字“舩”和“舡”,所以右边大多写成“公”和“工”“铅”的草书也是来源异体字,千万不能写成最后一个“铅”的快写,不如古。

“屯”的异体字省略了左右两竖,所以就理解“顿”的草书了试着写一写

“成”的草书符号从小篆汉简快写一步步演变而来,我们会发现把撇写成短竖然后连接横写成竖折,最后连带斜勾,再写里面的部首连带撇要区分“成”和“来”

了解“成”的草法演变,就会写这些疑难字了,起笔都是把撇写成短竖,然后连带横成竖折,再连带斜勾,最后写里面的部首连带最后一撇。

注意“口”的写法,写写这些字。

学习了上面的草法,这个就简单多了,没有撇就不写竖了。

“戴”字在怀素自叙贴里相当经典,但是好多朋友就是写不好,看得眼花,绕得心乱。我们今天教大家一次写对,永不忘记。先写“異”的章草,然后加快速度写成“異”的今草,再加快速度连带起来写成“異”的狂草,对照一下里面的“異”像不像。多写几次是不是就记住了。想忘记也不容易吧😄

写写其他字

“受”的草书符号比较好写“乱”的草书比较常用,注意异体字左边为“受”,这样就容易识记了。

“桥”的草书来自异体字“槗”所以右边写成“右”和“高”的下半部。王铎这个“右”写得比较夸张变形,看起来像“水”,其实是在笔发的发力转换上出现向右的一段笔画。

写写下面的字

“关”的异体字真心多,“關”可以看出一门有两户,门比户大,比如,豪门,小户人家。“所”的左边也是“户”,所以“派出所”是指小地方,“厕所”等“關”的本义是用门栓把门关上,这里门栓还不够,为了更安全,又加了绳子。古人的造字真心让人五体投地。看懂“关”的本义,也就好写草书了。

“关”的简化字有可能来自古人写得这个“關”,古人只是写得快,笔画叠加在一起了,里面看起来像“关”,可是绝对不是“关”,如果以前造字时有个草书大家,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丝毫看不出任何本义的“关”了。

“高”的草书比较好写,看看古人,看看章草,多严谨,“口”的草书符号是两个相对点,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后来快写连起来才会有今天我们写得草书“高”了。其实断比连更高古,连容易,断比较难。就像武功,打出去容易,但是要恰到好处的收住却是非常难的,草书也是,缠绕大都会,但是要断的高妙,确实不容易。草书本来贵在静,而不是龙飞凤舞。

“豪”的草书符号是先写“高”,再写下面的部首。

“齐”“高”“斋”会区分吧“齐”两点是上下“高”两点是左右“斋”是先中间竖然后左右两点

“流”的本义是流产。看甲骨文大篆就很清楚,“流”的上面是一个倒立的孩子 “流”的草书来源异体字第二个图片不是“流”的草书哦😊 ,是“疏”的草书,左边借用“足”的草书符号

“参”的草书符号,可是这几个字怎么理解,同样的“参”字根,第二个是“惨”,而下面的两个却是“藻”和“燥”,有点不符合草书符号规律呀,这个问题困扰了刘东芹博士六年,因为一旦这个不成立,那么他多年对草书的研究将会全盘否定。

最后偶然的机会终于找到正确答案了,原来是魏晋时期,为了避讳曹操的“操”,所以但凡出现“喿”字的都以“参”代替。终于圆满了。刘东芹博士的治学严谨值得我们学习呀

其实关于避讳,以前遇到好多,最多的是唐人的抄经本里面的“民”,不是少斜勾就是少横或者多一点。当时觉得很奇怪,现在终于释然了。

来来来,学习了大半天,看看写得什么😊 “下江陵顺流而东”不愧是草书大家,敢写。猛一看有点卵石铺地,仔细一看,全部合乎草法。

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所以草书加一点少一点无所谓,但是千万不能随意使转,胡乱缠绕。

学习结束,开始试写作品了

再来看看“天”的草书演变过程“吞”的草书写得如何😄

刘老师校正了书谱里面的注解,结合草法,应为“私为不忝”而不是“私为不恶”“天”加“心”是“忝”的异体字,启功先生也认为是“私为不忝”

“恶”的异体字比较多,草书该怎么写呢😄 草诀百韵歌里面是“之加心上恶”,就是心上有之为恶。

转自草书研究会

特此鸣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