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池诗社】田老师散文《遥祭江流先生》

遥祭江流先生
 安徽省望江县教育局  田荣

2001年8月11日下午5时30分,安徽新闻与文化界的文坛老将、一位敢以真话发问,独具风骨的著名作家江流先生,不幸于合肥病逝。噩耗传来,我心头不禁涌起悲哀沉痛的追思。当年与江流先生唔面受教的情景与往事久久铭刻在心,岁月风雨擦拭不去……

我第一次知晓江流先生的名字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其时,我正在故乡庐江县的一所乡村中学读初中。有一天,在课外活动时我一气读完了他的著名小说《还魂草》。

记得我第一次与江流先生见识时是在十年“文革浩劫”后期。当时,我是故乡庐江县的一名业余作者。那一天,我赴省城合肥市向当年的《安徽文艺》杂志社送稿,并求教于时任诗歌组编辑的刘祖慈先生。在相见时的大办公室里,我悄声问刘祖慈先生:“这位老师是谁?”当我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江流先生时,立即忐忑、腼腆地走过去向他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随后,刘祖慈先生又将我的创作情况与生活处境等一一告知江流先生。当时,江流先生十分热情地挪过椅子,笑呵呵地示意我与他面对面而坐。他勉励我今后要持之以恒,挤时间多读、勤写、常投稿……并在我告辞时,又随手翻找了几本文学创作辅导之类的书籍赠送给我。从此,我便在较长时间内与江流先生彼此保持着编辑和作者之间的稿件、样刊与书信往来关系,且一直延伸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直至我背井离乡从庐江县迁居到了望江……

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工作、家庭与生计等方面多重压力,我自1980年上半年起,完全辍笔罢读,彻底隐遁于安徽文坛之外……乃至1986年秋天,全国与省城一大批著名作家汇聚安庆市举行“法制文学研讨会”。随后,陈登科、江流、刘相慈、葛崇岳、温跃渊、周根苗等作家应邀赴望江县,在为当地的文学青年们举办文学创作辅导讲座之际,江流先生几次问及当时的望江县文化部门负责同志:“七十年代末由巢湖地区庐江县迁住望江的田荣这次与会了吗?这些年他生活、工作等情况怎么样?多年没见他发表作品了,还在写么?…….”其时,那位县文化部门的负责人一一如实相告,并说:“因田荣多年辍笔不写了,故这次没有通知他出席创作座谈会……”据说江流先生在闻后甚表惋惜之余,再三叮嘱县文化部门,赶快设法通知我赶赴望江县城,让他们能与我晤面一次,他想找我谈一谈……

接到望江县文化部门派专人通知之后,我连夜赶赴望江县城江流先生等下榻的雷池宾馆贵宾楼。当夜,江流先生谢绝了各方人士的看望与拜访,特地闭门与我作了一次师长与学生式的娓娓长谈——他先是详细地询问了我迁住望江后的个人生活、学习、工作与家庭、经济等情况。最后,江流先生又孜孜不倦、寄予深切厚望地教诲、启发我道:“人生的坎坷与逆境遭遇,是提供文学创作素材的富矿,也是磨练有志者的精神与意志的最好课堂,你青年时期有过一定的文艺创作成果,也很有文学创作基础,现在和今后你都不应该被一时的家庭生活、经济的困难与艰辛所压倒,应该重新振作起来,重返文坛,多写健康向上、反映火热农村生活与体裁的各类文学作品……我期待着、也相信你一定会能在业余文学创作上,取得超过你青年时期的成果……”

由于那次受到了江流先生耳提面命的教诲与启发,随之,我又振作起精神,树立起信心,鼓起勇气重新拿起搁置多年的文学创作之笔,继续笨拙迟钝地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作生涯……很快,在一大批省、地、市报刊与各类企业报刊社的编辑老师们的提携、鼓励之下,我所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随笔、寓言、杂文、小品等,也陆续分别刊发于国家、省、市、县级报刊,并多次荣获征文奖与年度文艺副刊奖。其外,还有许多篇文学作品入选国家级正式出版的文学作品集之中。我想,而今我所取得的些许文学创作成果,除了各位编辑老师的扶持、培植外,主要还应归功得益于江流先生那次当面教导启迪和那番语重心长的谈话……

如今,这位曾长期呕心沥血、热情呵护与扶持培育起一大批文学界晚辈作家和无数文学后生们的赤诚园丁——江流先生走了!但他的道德文章永在!他的精神品格长存!江流先生辞世后,由于我蛰住乡村一隅,没能最后一次瞻仰遗容,没能献上花篮、挽幛……深感遗憾与内疚!在此,遥祭心香一瓣,借以寄托深切的缅怀与沉痛的哀思!并回报一位受教于江流先生十五年的文学后辈的创作经历与小小的成果,以告慰我的人生良师与文学指路人——江流先生!

田荣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笔名田地、田野、秋枫丹、雷无雨等,退休前在望江县教育局工作。1974年7月发表处女作,早年创作过诗歌、曲艺、戏剧、童话、寓言、故事、散文、随笔、小小说、报告文学等。现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安庆市作协会员,到2018年底,已先后在国家、省、市、县级各类文学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学、文史作品1280余篇,累计200余万字,并多次荣获过国家、省、市级文学副刊征文大赛一、二、三等奖或优秀作品奖等奖励,其中一批代表作分别被收入十多家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家、省、市级文学作品集。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来稿要求原创首发,健康新意,配有图文和作者简介。若文抄袭,责任自负。

(0)

相关推荐

  • 先生遗言:“不能写作了,我的生命就完结了!”

    先生遗言:"不能写作了,我的生命就完结了!" 文\阎庆生 散文名家.著作等身的侯雁北先生 ,在患病放疗的三年里,缠绵病榻,强忍疼痛,徘徊书斋,但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那支金不换的笔.他 ...

  • 什么叫文学,最早进行文学创作的人是谁?

    中国国学的范围一般都确定在传统的<四库全书>方面,即经.史.子.集四部. 先秦两汉经学包括文.史.哲三个部分,文学尚未独立,它包含在经学.史籍和诸子之内.因此四部中其实都包括文学. 那么什 ...

  • 【雷池诗社】田老师散文《缅怀舅父》

      缅怀舅父  安徽省望江县教育局  田荣 我的舅父和我的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姐弟,彼此相处如同一母所生,生前互相走动与联系也较多.舅舅出生于1947年,比我这个做外甥的仅年长两岁.虽说舅舅与我有长辈和晚 ...

  • 【雷池诗社】田老师散文《外婆的生平轶事》

    雷池诗社欢迎您!田老师散文<外婆的生平轶事>外婆的生平轶事安徽省望江县教育局  田荣外婆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位终生难以忘怀的非嫡亲长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老人家不是我母亲的生母而是继母.然 ...

  • 【雷池诗社】田老师散文《遥祭恩师》

      遥祭恩师  安徽省望江县教育局  田荣 春雨潇潇,又值清明--许多年以来,每逢这雨丝纷纷的清明时节,我这位身在古雷池之滨的游子,总要虔诚地默对故乡,遥祭我初中时代的恩师--朱长欣先生. 抚今追昔, ...

  • 【雷池诗社】田荣○散文《冬游九寨沟》

      散文◎<冬游九寨沟> 作者:田荣 冬游九寨沟,没有了秋天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绚烂,多了些银装素裹下的绝世之美,却也是其他季节所无法媲美的景致.尤其是在半冰半水的地方,在阳光的折射和木头 ...

  • 【雷池诗社】田荣○散文《陈独秀陵园》

    陈独秀陵园  田荣 陈独秀陵园,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北郊十里乡林业村境内的叶家冲,距市区5公里.游人从合(肥)安(庆)公路集贤关口处的水泥厂一侧通道口向西,沿一条新修的柏油公路前行约2公里,即可直达中共 ...

  • 【雷池诗社】《散文◎少年记忆里的“高家拐”​》

    散文◎少年记忆里的"高家拐" 田  荣 在我三十岁以前的记忆里,对于庐江县老县城里的诸多景物,我有着深刻的印象.这是由于在当时的庐江老县城里,住有外祖父母和三姑母的两家人.而在我少 ...

  • 【雷池诗社】田荣散文《追忆母亲》

      追忆母亲 安徽省望江县教育局  田荣 癸未羊年十月二十六日凌晨三时许,偕同父亲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母亲,终于因病不治,悄然走完了她79岁的人生旅程,追随五年前猝逝的父亲,赶到遥远的天国里相会团聚去 ...

  • 雷池诗社||田荣老师《天生丽质九宫山》

      天生丽质九宫山 安徽省望江县教育局  田 荣 在湖北省通山县城东南部,有一座綿亘百余里的九宫山,其主峰海拔1543米,境内千峰叠翠,万壑竞幽,峰.岭.岩.台.洞.泉.池等奇丽景物引人入胜.同时,九 ...

  • 雷池诗社||田荣老师《一滴水的追求》

      一滴水的追求 安徽省望江县教育局   田荣 小溪奔流,直向大海.一路艰辛,一路坎坷.我们听不到它唉声叹气,看不见它怨天尤人,而它永远地在快乐浅唱,幸福地低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