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经典,是学习中医最重要的童子功!_记忆力 和另外 1 个页面 - 个人

背诵经典,是学习中医最重要的童子功!

2020-08-14 21:27

学习中医不仅要读书,还要背书,这是古今医家成才的共同经验。刘渡舟先生说:“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

《名老中医之路》97位医家提及的书目共有320种,其中有41人明确提及应背诵书目,共计37种。

背诵书目中被8人以上提及的有10种,依次为:《伤寒论》22人、《金匮要略》18人、《汤头歌诀》16人、《黄帝内经》14人、《药性赋》14人、《濒湖脉学》10人、《难经》9人、《医学三字经》8人、《神农本草经》8人、《医宗金鉴》8人。其余为4人提及1种,3人提及2种,2人提及7种,1人提及17种。

名老中医不仅提出背诵书目,还多有论及背诵的意义与方法。

岳美中先生说:“对《金匮要略》、《伤寒论》,如果能做到不加思索,张口就来,到临床应用时,就成了有源头的活水。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熟能生巧,别有会心。”

沈仲圭先生说:“根据我的经验,年青时要读熟几本书做底子。因年轻记忆力强,一经背诵,便不易忘记,可以终身受益,同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陈鼎三先生认为:“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关于背诵,名老中医有许多经验,今摘录数则如次:

任应秋:“我学习经典著作如《灵枢》、《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都是二十岁以前读背的,也就是用机械的方法,朝斯夕斯地读和背,基本把它记下来了。”

姜春华:“现在看来,趁年轻记忆好,读熟了后来大有用处,这也可说是学习中医最基本的基本功。”方药中:“我用小纸片把要背的东西写上一小段带在身上,反复默念,走到哪里念到哪里,一天能背熟几个小段。”

哈荔田:“我背书时不用默诵法,而是在僻静处朗朗诵读,俾声出之于口,闻之于耳,会之于心,之后则在喧闹环境中默忆背过的内容,所谓'闹中取静’。如此,则不惟能熟记,且能会意。”

路志正:“伯父教我诵读中医典籍的方法是:先是低吟,即自念自听,吟读数十遍或百遍之数,有若流水行云,出口成诵,形成自然记忆。他反对高声朗读或强记在心,否则忘却亦快。低吟之后,要逐渐放慢速度,边读边体会文中涵义,所谓'涵味吟诵’,务求弄懂原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逐渐使我认识到背诵和理解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许多名篇大作及中医经典都是这时诵读的,至今不少原文仍能朗然成诵,深感得力于当年窗下功夫。”

谢海洲:“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源泉,有了熟读乃至重点篇章能够背诵的硬功,博览各家各派,才能抓住重点。老一辈所以能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如数家珍,就是因年轻时下过一番苦功。经典读熟了,以后才有豁然贯通之妙。

尤其在青少年时,奠基更为重要。我四岁时,随祖父课徒的学生念些歌赋,虽不理解,念得多了,也就记住了。背,不单纯是记忆的问题,还有加深理解的作用。学习方歌、药物更是如此,不背不成。熟背才能得心应手,口到笔到,熟能生巧……这种背诵的'童子功’,对学中医的人是必备的。”

(0)

相关推荐

  • 守正创新 回归经典

    关于经典古籍对学中医的重要性问题: 国医大师 朱良春 说:"中医中药是超前的科学.<内经>是2300年以前的经典著作.到现在,我们对<内经>所掌握的只是千分之一.万分 ...

  • 诵读国学经典 品悟中华文化

    刘国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而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 ...

  • 刘星:诵读经典练就中医“童子功”

    <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传承,把中医药经典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培养& ...

  • 中医经典就是免费公开的经验干货!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圈内比较流行的术语,干货算是一个,何谓干货,也许每 ...

  • 名老中医之路——97位名老中医告诉你的治学经验

    1980年下半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开辟了一个享誉全国的专栏"名老中医之路",邀请全国著名中医学者撰文,回忆其治学道路与经验.该栏目不仅得到了名老中医的积极响应,而且 ...

  • 【一天一方剂,学习中医经典养生方】止痢汤...

    [一天一方剂,学习中医经典养生方] 止痢汤,出自<验方选编>.由马齿苋.地棉草.凤尾草按照2:1:1组成. 制备汤剂时,可用水煎服,能够清热利湿,止痢解毒. 若有:发热.腹痛.腹泻.便脓血 ...

  • 每周学习中医经典《伤寒论》

    165.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补: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味苦寒) 赤小豆一分(味酸温)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 ...

  • 国医大师朱良春:学习中医,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

    经典与师承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能继承者始能创新,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知创新者始善继承,否则便不免抱残守缺,墨守成规. 中医学术也不例外,故历代卓有成就的医家,无 ...

  • 真正的学习应该是探索和创造,而不是膜拜大师和背诵经典!

    发现个现象,学中医的朋友里面,很多人是对历史上的大师是顶礼膜拜,对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是俯首帖耳,容不得别人有半点质疑,而且这类人学习大师的经典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说心里话,我认为这类人是在侮辱那些大 ...

  • 学习中医必须要记得中医经典语录!●食物有...

    ●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食物的消化. ●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 心态的重要性. ●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 内伤之病,多归于升 ...

  • 学习中医经典一定要熟读、熟背

    学习中医经典一定要熟读、熟背

  • 学好中医请收藏好!学习中医必须参悟的经典...

    学习中医必须参悟的经典语录!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 身体三焦的特性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冲任的功能 胃为五谷之府,胆为中精之府,小肠为受盛之府,大肠为传导之府 ...

  • 【王新陆】学习中医经典一定要熟读、熟背!

    【王新陆】学习中医经典一定要熟读、熟背!

  • 学习中医的顺序和步奏是怎样的?四大经典入手能行吗

    大家好,我是中医二羊,经常有朋友问我关于学习中医的事,如何入手?有什么顺序.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前辈们早就总结好了.无非两条路.一条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去伪存真.另外一条是直奔主题,直接从经典入手.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