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议厥阴病乌梅丸
相关推荐
-
左寸浮厥阴太阴合病
[中医名家胡希恕百年临床医案--过敏性结肠炎经年治疗无效,寒热错杂证当施乌梅丸痊愈] 患者男,57 岁. 初诊∶ 腹泻.腹痛3年,三年前患肺炎,经住院治疗,肺炎愈,但遗长期腹痛.腹泻,西医诊断为过敏性 ...
-
【群医话名方】乌梅丸,你会怎么用?
乌 梅 丸 一.概述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原方用量: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出汗)四两,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用 ...
-
以厥阴主风理论指导乌梅丸的推广运用
种树人种下的第697棵树 全文3200个字,阅读时间大约9分钟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 1肝风内动是厥阴病证的重要病机 厥阴从阴阳论,为两阴交尽,一阳初生之经 ...
-
许俊祥 “小议厥阴病-乌梅丸“
<经方>杂志 第20160609期 作者/许俊祥 主治中医师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 ...
-
《伤寒悬解》厥阴病——乌梅丸
厥阴二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 ...
-
《医学衷中参西录》46.厥阴病乌梅丸证
<伤寒论>原文∶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 ...
-
『古方新解』厥阴病乌梅丸证
<伤寒论>原文︰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 ...
-
小议厥阴病
厥阴病作为<伤寒论>六经病之一,自唐宋以后医家对其争议颇多.伤寒大家陆渊雷亦云,伤寒厥阴病篇竟是千古疑案.诸医家之所以认为厥阴病疑难,究其缘由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是由误读<伤寒论 ...
-
厥阴病的奥妙和乌梅丸之秘密
下面按照生理病理以及治疗方法把厥阴病进行阐述,重点从三个方面:一个是厥阴主证病机特点,这个我们要深挖其内涵,就像李老用四逆汤治疗阴证一样,他对格阳证有独到的认识:第二个是厥阴主方用药特点:第三个是寒温 ...
-
[转载]练功小议(六)――笑是一种功夫、一种功法
原文地址:练功小议(六)――笑是一种功夫.一种功法 原文作者:祥和 练功小议(六)――笑是一种功夫.一种功法 庞明 (根据1994年3月5日在康复一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现在是春节刚过,阳春三 ...
-
乌梅与厥阴病和乌梅丸
乌梅:梅之花苞盛于冬秉冬令之水精,花开于先春得温升之木气而入肝,梅实孕于初春,成于初夏敛火气于中.得春气最全味酸而生津止烦渴,故梅之用于肾肝肺,木得津养而畅茂条达壅塞可除,升之于肺金而降敛则咳.泻能止 ...
-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转载】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发表者:赵东奇 140人已读 作者/龚志贤 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原主治"蛔厥"."久痢".夫厥阴者,内寄相火,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