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亮:孙犁及其“荷花淀派”的历史意义以及对当下的启示[下]

(0)

相关推荐

  • 贾平凹:以作品来求心身安宁

    以作品来求心身安宁 贾平凹访谈 文 | 胡竹峰 本期访谈嘉宾 贾平凹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 ...

  • 大家 | 肖复兴:纸上栖鸦,字间开心

    肖复兴,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代著名作家,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课本.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小说选刊>副主编,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冰心散文奖, ...

  • 长假窝家好读书

    这个春节,响应政府号召非必要不离京,加上疫情的影响,出门和访友都受到严格约束,在家时间多了. 虽然每天将码字量扩大到一倍,每天窝家的时间还是足够充沛.于是,便想读读书. 记得年前问过陈博士读书的话题, ...

  • 贾平凹的文学成就有多高?这部小说可说明,读者:20世纪末的绝唱

    导读:其实我们也好奇,为什么很多人对于性避而不谈呢?难道性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考量的话,你会发现贾平凹的勇气是无法阻挡的. 说到贾平凹这位作家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在中国当代文坛,贾 ...

  • 【赏心乐事】永远的荷花 | 散文 李修运

    夏日里,友人邀我去云龙湖赏荷.满眼遮天蔽日无穷碧,自然,令我想起一个作家来. 那时,大概十五.六岁吧,偶尔得到一本撕掉了封皮的书,读着读着就再也放不下了."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干净得很,凉爽得 ...

  • 公共基础知识:现代文学经典代表人物

    文学常识考试比较难,一般不容易选对,尤其涉及一点文章的内容,例如,文章主人翁和写作背景之类的.但是如果帮大家整理一下,稍微看看,还是比较容易拿分的.下面就帮助大家整理一部分,供大家学习考试用. 一.赵 ...

  • 农业用具“犁”的作用有多大?一口气搞懂犁的发展和历史意义

    中国历朝历代对农业都非常重视,从有记载的商周开始,人们就深切的明白一个道理,农业盛则国家强.粮食在古代社会非常重要,重要到假如能有十几年风调雨顺,加上一个开明的皇帝,就能造出一个盛世来.而一旦连着几年 ...

  • 【名师名家名人坛】​“荷花淀派”掌门人孙犁|李远荣(中国香港)

    名人与我有约(李远荣)专辑之八 提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最著名的两个流派,一个是山西一带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一个是河北.天津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孙犁 ...

  • 郭宝亮 韩越:用文学打捞历史,塑造中国魂魄——谈李铮的历史文化小说

    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魂魄一直是新世纪文化工作者思索的重要议题,一方面是响应传统文化复兴的国策之召唤,另一方面也是文学本身的需要:上世纪八十年代受西方文学影响的先锋小说等流派的文学实验如火如荼,给 ...

  • 孙犁:我为什么要读历史?

    人类重史书,实际是重现实.是想从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解释或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我在青年时,并不喜好史书.回想在学校读书的情况,还是喜欢读一些抽象的哲学.美学,或新的政治.经济学说.至于文艺作品,也多 ...

  • 【大家美文】孙犁致贾平凹的信

    孙犁致贾平凹的信 孙犁 平凹同志: 今天上午收到你十二日热情来信,甚为感谢. 我很早就注意到你的勤奋的,有成效的劳作,但我因为身体不行,读你的作品很少,一直在心中愧疚. "五一"节 ...

  • 作家孙犁为什么被遗忘

    作家孙犁为什么被遗忘

  • 孙犁

    ​追忆往昔 对战争年代的追忆,贯穿着孙犁晚年的创作.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生死存亡亦是朝不保夕之事,然而这却是孙犁最怀念的日子之一.继一系列的怀人之作后,孙犁又陆续创作了一批由生活琐事等触动的关于战争岁月 ...

  • 1946年5月4日,孙犁在《人民文艺》发表《白洋淀记事之一》

    1946年5月4日,孙犁在<人民文艺>发表<荷花淀> 孙犁(1913-2002),当代作家,河北安平县人.12岁在安国县(今安国市)上高小,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开始在< ...

  • 孙犁读书的“秘诀”

    孙犁"对书有一种强烈的,长期积累的,职业性的爱好",爱书.读书.买书.藏书.包书.写书,一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我特别爱好书,书就成了生死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