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吃的料|俗语

烧吃的料|俗语

我所在小区的一个业主群里,有人反映楼梯间的照明灯坏了。跟物业提,也不见动静。

有人跟着说,那灯用电,要几家子一起缴费的。又有人说,这个费用,应该都包在物业费里面了。看来,公共照明灯,真是个问题。我所在单元,上下五盏灯,好像只有两盏是亮的。已有半年了吧,一直是这样,也没人问。

很快,又有人发言了。他说,提也提不通,提掖没有用,都是“杀吃的料”。

我看见“杀吃的料”,会意一笑。这个话,该有好多年听不到了吧。

其实从前的皖北农人,说“杀吃的料”少,而多说的是“烧吃的料”。

料,材料。在皖北地面上,人往往把它朝泛化的意思上赶,衍化成一个人干某件事情的能力或者本事。他具备了做得好的本事,他就“够料”。反之,他在这方面本事“潮(弱)”,把这个事情交给他做,可以预料他做不成,做不好。他做起来,姿势不对头,力气也用不到点子上。

为什么呢?因为他就是“烧吃的料”——除了“烧吃”外,一无是处。

从前的皖北农人,“烧吃的料”这话,说的场合多。基本上都是长辈对小辈的数落。农田作业,农事农活,表面上看起来都是粗活,力气活。而事实上不然。很多事项,力气之外,还有巧工、巧劲的讲究。没干过活的小年轻,尤其是学堂里的学童,蹦蹦跳跳的孩子,让他念书,或者玩耍可以;真给他套上“笼头”,叫他在田间干活,总拿捏不好劲儿,不知道从哪下牙,劲头使在何处。长辈眼见得急了,“烧吃的料”就会脱口而出。

跟“烧吃的料”比起来,就程度言,“杀吃的料”所带来的后果可能要严重一些。

有的人因为手脚笨拙,把长辈交给他做的事情弄砸了。如有回还的余地还好,如损失无法弥补,爹妈就会用“杀吃的料”,来表达埋怨。这个话说出来,我体会,就跟严厉的斥责无异。搁在抗压能力强的人身上,还好;如他原本就胆小怕事,听闻一句“杀吃的料”,该不辨东西,脑子里面一片空白了。

回过头来想一想。从前乡村里的人,有谁没做错过事呢,有谁没挨过老辈“烧吃的料”“杀吃的料”的指责呢。无非是多少的问题,“大哥别笑二哥”。

但以我的体味,从前挨了父母这样的训斥,内心里能难受好些天。水过地皮湿式的“烧吃的料”,可能还好些。如是听了“杀吃的料”,很长时间都缓不过来味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