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画证史:一个史学研究的新角度—浅谈古书画及其鉴定成果在历史研究中所起的辨正作用
相关推荐
-
会议综述 | 走进万年神话中国
走进万年神话中国 --"汲古论坛"第十一场会议综述 2021年4月10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的第十一场"汲古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qu ...
-
李学勤:论三重证据法与三星堆的意义——饶宗颐先生三文“读后记”语
"三星堆"研究 · 专题 论三重证据法与三星堆的意义 --饶宗颐先生三文"读后记" 文 | 李学勤 摘要 三星堆的考古发现验证了中国古代文明多元性.广泛性和开放 ...
-
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学情结” - 知乎
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学情结"顾名思义,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密切相关,在学科定位.研究领域,甚至于研究方法等方面相互影响,牵绊甚深.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 ...
-
浅谈古代书画,真伪怎么说?
古书画千百年来利用摹.临.仿.造.代.改款.添款等一切作伪手段,仿造无数赝品,造成真伪杂糅,难识庐山真面目的混乱局面.鉴定工作者要澄清这些是非,鉴定好这些作品的真伪,除了要有广博文史知识,熟悉书.画史 ...
-
李春燕 | 《磨尘鉴》传奇对于唐明皇故事研究的新价值——兼谈中国叙事文化学文献搜集方法的实践意义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磨尘鉴>传奇对于唐明皇故事研究的新价值 --兼谈中国叙事文化学文献搜集方法的实践意义 李春燕 内容提要:& ...
-
文化诗学研究的新尝试——评《元代组诗论稿:以历史文化为视角的考察》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文化诗学就是要把对文学文本的阐释与文化意义的揭示联系起来, "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揭示出现实所需要的文化精神,最终追求现代人性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童庆炳< ...
-
“讲史”新形态 略谈“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的历史叙事
人类悠久绵长的历史进程,主要是通过"口述"与"笔载"这两条途径保存下来的.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是最早的历史记忆.文字发明后,开始有了书写的历史.作为史 ...
-
徐邦达:谈古书画鉴别
徐邦达 徐邦达(1911年7月7日-2012年2月23日),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晚年号蠖叟,生于上海,浙江海宁人.曾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杭州西泠印社顾问.九三学社社 ...
-
讲座回顾|浅谈中医治法在临证处方的重要性及皮内针浅谈
10月22日周四晚6:30--8:30,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教学信息中心邀请郭炜老师在32JT2教室举办了以"浅谈中医治法在临证处方的重要性"为主题的讲座. 本场讲座郭炜老师以详实的 ...
-
浅谈王景峰书画创作风格
景外读景 峰外写峰 --浅谈王景峰书画创作风格 王爱中 王景峰是这个城市成名较早的书法家,也是我多年好友.我特别喜欢他书画中那种发自灵魂的带有稚拙和苦涩的东西.答应为景峰写点文字后,立马有些后悔 ...
-
故宫古书画修复大师张旭光|父子三代传续,守护古书画中的“旧气”
书画的装裱修复手艺,至少在晋朝就已存在,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裱画技术唐时初具规模,至宋徽宗宣和年间日臻成熟,传承至今.文物之所以能够留存千年,靠的是一代代修复人为之"续命". ...
-
”以诗证史”,并不是文学史的研究任务
一,"以诗证史"的尴尬 谈到"以诗证史",陈寅恪先生绝对是逃不开的一个人物. 从<金明馆丛编>开始,直到<柳如是别传>,"以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