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养鸟越养越小
鸟,苏州话念作“吊”。饲养鸟类,要有一定的耐心,也要有经验,如果养得不得法,鸟会生病。如果受了惊吓,鸟就会不想进食,就会瘦下来。人家看来,这样的鸟不是越养越大,而是越养越小。
张公,指《西厢记》里的男主人公张生,他姓张名珙,字君瑞,珙、公谐音。通常姓后带公字,是尊称,如黄公、李公等,被称作某公的,总要德高望重、年纪偏大一点。张生是青年,被称作“张公”,就有几分讽刺了。在《西厢记》中,张珙是个父母双亡、功名未遂的书生,所以《西厢记》中,庙里小和尚法聪看不起他,但他毕竟是读书人,对他又不能不礼貌。弹词《西厢记·游殿》中,法聪就对张珙这么表白:“喔,相公姓张名公(珙),啊呀!倷格人呒不耐心,托倷事体做勿好格。叫张公养鸟——越养越小。”鸟越养越小,即未把鸟养大、养好,比喻做不好事情。
“养鸟”只是个由头,养狗、养猫,养得不好,或者花卉种了几年,花越开越小,都可讥讽为“张公养鸟,越养越小”。甚至在某种场合,把生意越做越小,或者某人做事,一桩比一桩糟(一蟹不如一蟹),也可比喻作“张公养鸟,越养越小”。如果某家的小孩因种种原因生病了,面黄肌瘦,而且,恰恰小孩家姓
张,熟人对其父母开个玩笑,
有时也会用上这话的。不过,开玩笑者,必定是与其父母相熟的朋友,而且后面一定会嘱咐带小孩去诊疗,以示关心:“老张,倷格小囡近年瘦得勒,倷真格是张公养鸟,越养越小了。阿要到医院去看看啊!”虽是说笑,但肯定是善意,多少带有几分关心。
需要强调的是,此话版本颇多,最有意思的是江苏泰州一带,叫作“张飞养鸟,越养越少”。张飞是三国时蜀汉大将,他为人粗犷莽撞,既没有耐心,又不懂得养鸟办法,诸葛亮让他养鸟,是希望培养他的耐心与细心。结果张飞养了一群鸟,鸟死了不少,最后只剩几只,所以叫“张飞养鸟,越养越少”,或者叫作“张飞养鸟,死多活少”。仔细比较,苏州版的张公,指《西厢记》中的张珙,泰州版的直指张飞。张珙养的鸟越养越小,张飞养的鸟是越养越少,甚至是“死多活少”,两者是有区别的。苏州版的,虽含贬义,毕竟还有点分寸,多了点幽默感。泰州版的幅度就大了,重点在“贬”了。而“死多活少”之类的话,就不能用于家庭养育小孩子身上,不然,就会被对方“阿要拨倷几记耳光搭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