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之二:诛宦官何进遇难

(0)

相关推荐

  • 汉末风云录五:董卓逼宫袁绍推波助澜 宦官反击何进喋血宫禁

    昨天说到何进准备大张旗鼓的征召地方军队诛杀宦官,弄得整个京城尽人皆知.而当董卓接到何进的征召时,他喜出望外,立即上路向洛阳进发. 出发前,董卓先向何太后上书道:"中常侍张让等人,利用皇帝的宠 ...

  • 身为大将军的何进,为啥没斗过十常侍,最终落得个死于非命的下场

    东汉中平六年秋天一个夜晚(公元189年),在国舅何进府中的摇曳灯光下,屠户出身的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身边围着一圈将校,以及逄纪.何颙.荀攸等谋士,正在想办法对付何太后身边那帮中常侍. "大将军, ...

  • 可怜的何进,到死都不知道,被袁绍狠狠地捅了一刀【150】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灵皇帝 中平六年 公元189年 袁绍复说何进曰:"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但坐言语漏泄: 五营兵士皆畏服中人,而窦氏反用之,自取祸灭. 今将军兄弟 ...

  • 读通鉴(204)董卓进京

    读通鉴(204)董卓进京, 注:何进诛宦官失败反被张让斩杀.天下于进入三国混乱之局面,王夫之认为何进之败有七个原因: 一是何进以外戚进攻宦官,天下人担心窦氏之祸,并不都是倾心相助(这不同当年周勃.陈平 ...

  • 汉末风云录四:诛蹇硕除董重何进专权 谋宦官定大计袁绍画策

    昨天说到蹇硕写信给其他中常侍,意欲先下手为强,诛杀何进.但宫禁之内,也并非铁板一块,关键时刻,其中一个中常侍郭胜反水了. 早先,何太后能被立为皇后,郭胜是出了大力的,也是何进的恩人.而且,郭胜还是何太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二) 外戚、宦官轮流坐庄

    东汉帝国的权力斗争,一直以一种离奇的.独特的形式出现:那就是外戚.宦官集团轮流坐庄. 说得具体点,老皇帝死后,通常总是让外戚辅政,接下来就是外戚专权:小皇帝长大后,再率领一批宦官把专权的外戚杀了,然后 ...

  • 《史说三国》之十二:刘玄德义领徐州

    徐州刺史陶谦,字恭祖,丹阳人.朝廷因黄巾乱徐州,任用他为刺史.他到任后,将黄巾打退,使全州平定下来.被任命为徐州牧(州牧统管军政,实际上是割据一方:刺史只管行政和监督),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当时,徐 ...

  • 《史说三国》之二十:曹操纳士兴屯田

    献帝东迁许都后,杨奉才发觉,带兵从梁县去拦截,已经来不及了.冬,十月,曹操征伐杨奉,杨奉投奔袁术. 诏书责备袁绍:"地广兵多,但专门结党营私:不出兵勤王,只是擅自互相攻伐."袁绍上 ...

  • 《史说三国》之二十一:袁公路寿春称帝

    袁术认为谶chèn语说"代汉者当途高"中的"途",和他的名"术",和表字公路的"路"对应.又因为袁氏出于陈县,是舜的后代 ...

  • 《史说三国》之二十二:北门楼吕布丧命

    上集说到吕布与袁术断绝婚约.袁术大怒,派大将张勋等与韩暹.杨奉联合,兵马数万,杀奔下邳(故址江苏邳州市睢宁县邳城镇).吕布只有兵三千,马四百匹,怕抵挡不住,对陈珪说:"袁军是因为你引来的,怎 ...

  • 《史说三国》之二十三:曹操张绣战淯水

    献帝东奔时,镇东将军张济反过去与李榷.郭汜联合.献帝渡过黄河后,张济从关中带兵进入荆州地界,攻打穰城,被流箭射死.他的族侄建忠将军张绣带领他的军队,屯驻宛城.贾诩投靠张绣,张绣尊敬他如同长辈,将他作为 ...

  • 《史说三国》之二十四:袁本初灭公孙赞

    公孙瓒自从杀了刘虞,占据整个幽州,十分得意,自恃才能和武力,不体恤百姓,只记住別人的过失而忘记好处,睚眦必报.对名望在他之上的士大夫,他一定借法律陷害:对有才能的优秀人士,他一定要压制到最底层.他所宠 ...

  • 《史说三国》之二十五:孙策义收太史慈

    孙策反对袁术称帝,与他绝交,带兵渡过浙江,要取会稽.会稽功曹虞翻对太守王郎说:''孙策善于用兵,不如避开他."王郎不听,发兵在固陵抗拒.孙策多次渡水攻打,都未攻克.他的叔父孙静说:" ...

  • 《史说三国》之二十六:孙伯符临终托弟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术死了以后,他的堂弟袁胤率领部属,带着袁术的灵柩和妻儿到皖城,投奔庐江太守刘勋.刘勋因为袁术的部属人太多,粮草供应不上,派堂弟刘偕向上缭宗党(宗族.乡党)首领征集.上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