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唐诗解读——杜甫之《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三)
相关推荐
-
夜读|云浮方志里的唐诗(下)
作者:文长辉 二 有一位诗人在南下途中,专门拜访了惠能大师. 这人就是宋之问.唐景云元年(公元712年),被流放的宋之问经韶州广果寺(后名南华寺)朝拜惠能.我们无从得知当时拜见的情景,也许会有&quo ...
-
【衍水杂评】古体新诗论
每日一句 其实不用担心,你们中的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遇见你梦想的真爱.只会因为害怕孤独地死去,而选择随便找个人,互相饲养.--塞内加 古诗新诗论 引 言 诗歌的魅丽是无穷的.从古代到现代,诗歌在我们这 ...
-
看图识唐诗(1028)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三
薤这种植物,其绿色的叶和白色的头,均可做成美味蔬菜. 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三 几道泉浇圃,几道山中泉水浇灌着东柯谷村的园圃, 交横落幔坡.流泉交叉横斜凌驾于如同翠幔的山坡. 葳蕤秋叶少,因深秋时节树 ...
-
173 唐诗解读——杜甫之《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一)
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 涧寒人欲到,林黑鸟应栖. 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 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 注: 野客:山野之客,指杜佐. 茨:本来是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这里指茅屋. 谙:熟悉. 携:牵 ...
-
174唐诗解读——杜甫之《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二)
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 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 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 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注: 黄粱:黄小米. 分张:分给. 素:向来,以前. 颇:有相反的两种意义,一是"很& ...
-
看图识唐诗(1026)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一
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一 山晚浮云合,山间傍晚正是你归家的时候, 归时恐路迷.见浮云聚担心你路上会迷失. 涧寒人欲到,涧水寒时村子或已昏黑, 村黑鸟应栖.行人将到鸟儿亦应栖息. 野客茅茨小,农家村人所 ...
-
看图识唐诗(1027)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二
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二 白露黄粱熟,白露节已过黄粱谷子也该成熟了, 分张素有期.临别你曾经预先期许送来黄粱米. 已应舂得细,料应你是特意把米舂得细, 颇觉寄来迟.所以寄出就不觉稍为延迟. 味岂同金菊 ...
-
E47杜甫五律组诗《佐还山后寄三首》读记
杜甫五律组诗<佐还山后寄三首>读记 (小河西) 佐还山后寄三首 其一 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涧寒人欲到,村黑鸟应栖. 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 其二 白露黄粱熟, ...
-
36 唐诗解读——杜甫之《后出塞五首》(其三)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注: 貔:古书中一种猛兽. 大荒:<山 ...
-
171 唐诗解读——杜甫之《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 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 衰年关鬲冷,味暖复无忧. 注: 薤:植物名,今陇南一带称为"小蒜,鳞茎圆锥形,有红.白两种,可以吃,味道鲜美. ...
-
198 唐诗解读——杜甫之《诸将五首》(其三)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注: 化为烽:指洛阳宫殿在战火当中多次被焚烧.755年曾毁于安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