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篇:伤寒论中的“胃”是大肠还是胃???

(0)

相关推荐

  • 卷四197,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抟,胃气生热,其阳则 绝.    注 脉浮而芤,浮为阳盛,芤为阴虚.阳盛则发热,阴虚     则汗出,二者相抟,则胃气生热愈盛,胃中津液立     亡.其阳则绝者,言阳 ...

  • 经方:大承气汤(阳明腑热,大肠便秘)

    大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 ...

  • 伤寒论201-210条

    201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可不可以看作三阳合病,脉浮紧是太阳病,潮热是阳明病,发作有时是少阳病,三阳合病会出现盗汗? 202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 ...

  • 卷四18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外出,胃中干燥,大便必硬,久则讝语,宜以小承气     汤主之,若一服利,讝语止,慎不可更服也.    集注 张璐曰:多汗讝语,下证急矣.以其人汗出既多,津     液外耗,故不宜大下.但当略 ...

  • 《伤寒论》113方——甘草泻心汤

    第五十一方--甘草泻心汤 太阳百二十八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其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 ...

  • 伤寒论中的“胃”是大肠还是胃

    <伤寒论>所说的"胃中"不是胃脘.如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217条:" ...

  • 广龙堂经络篇——经络走向之胃经/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 ...

  • 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日期:2020-12-28 21:05:08   来源:倪注伤寒论 1 石 =4 钧=29760 克 1 钧 =30 斤=7400 克 1 引=10 丈=2310 厘米 1 丈=10 尺=231 厘米 ...

  • 教师成长必读文章1500篇(中)

    在互动教研中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成长需要有效引领 如何成为智慧名师 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优秀教师发展标准 新教师专业能力透视:新教师如何才能加速度成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误区及对策 教师的五个 ...

  • 伤寒论中结胸、小结胸、痞、支结到底是什么...

    伤寒论中结胸、小结胸、痞、支结到底是什么...

  • 申论绝佳素材|人民日报百篇评论中精选52个金句!

    申论绝佳素材[good] 人民日报百篇评论中精选52个金句! #申论##省考#

  • ⊙ 極珍藏 | 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纯干货速记

    Edit | 百草读书: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中仍频繁应用.甚至妇幼皆知,比如小柴 ...

  • 新年大礼:送你3篇自学中医书单!(任选哪篇)

    自学中医书单第一篇: 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读起.谈中医书大体上说来有下列一些方法,各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加以选择,不必强求一致.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理法方药能精则辨证论治无误,而活人有术. ...

  • 伤寒论中十大常用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方剂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实践经验教学班5月20日<北京>开班←点击查看 导读经典就是经典,中医之经典无论怎样评,伤寒论都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后世医家无不从中吸取营养.经典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常读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