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和致良知

(0)

相关推荐

  • 向世陵|闻见与德性——朱子、阳明“知”论辨析

    向世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儒家哲学和儒释道关系研究. 摘要: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的两分是宋明时期流行的做法,德性之知不萌于闻见则是自张载.二程开始的代表性观点,目的在于维护 ...

  • 《道德经》第72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转载--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民 ...

  • 老子差一点讲透了真学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想要有喜欢.有快乐.有爱.喜欢.快乐和爱,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然而,绝大多数的人都有很多烦恼.很多痛苦,甚至还有恨.于是,就产生了各种要普渡众生的学问,教我们从修行获得大智慧. ...

  • 中华文化精华,尽在“致良知,行正道”

    厦门    尤德才 中华文华历史悠久,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代理学,明代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王阳明,是 ...

  • 王阳明:何为良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

    什么是良知 阳明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致良知学又是阳明学的核心,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致良知说多偏重从哲学角度研究,而对于具体如何致良知即从道德修养的角度进行研究则并不多. ...

  • [ ]致良知(五):良知的公共性、共享性

    各位朋友好!上一次我们讲了致良知在事上磨练,最终应达成物个付物的真实状态,还原事情的本来真实,这就叫做致良知.因为事物的本然真实,实际上只是我们原有的.内在的心之体也就是良知的自身真实状态的如实呈现. ...

  • []致良知(四):良知即中,是为至善

    各位朋友好,上一次我们简单提到,良知的三重比喻,我个人试图通过这三重比喻,让大家能够体会.能够领会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原本良知的真实状态. 一.做人做事 呈现本然良知 现在我们接着讲,良知要落实到日常生活 ...

  • []致良知(二):良知犹主人翁在线收听

    各位朋友好,上一次我们是非常简单地给出了一个总的观点,就是怎么来理解良知?那我们今天接着聊. 一.虚明灵觉 为其存在状态 王阳明在讲到良知的时候,他很喜欢用一个词叫做虚明灵觉,这四个字实际上在王阳明那 ...

  • []致良知(一):良知即道、即性、即心本体

    各位朋友大家好,前几讲我们主要讲了知行合一,并且在知觉.感知.知识等不同层面上讲了知行合一的内涵.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各位朋友在学习阳明心学的过程当中可以给出自己的理解. 一.诽谤现前 揭致良知之 ...

  • 致良知四合院白老师-夫妻关系的十大误区

    建设最美家庭 建设最美家庭 展开

  • 中道原无所知障,良知自有大光明

      一.中道原无所知障 所知障即知见障,即知识性.思想性障碍,佛教又称无明惑.所有非儒家.非中道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体系,都会造成所知障.古今诸子.中西百家都有所知障.佛家.道家和自由主义虽然是正教正学, ...

  • 饶毅:有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价是损害他人

    北大教授饶毅发表最短毕业致辞,4分钟赢得9次掌声 535字,3分56秒.北大,2016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的这一份致辞,堪称中国最高学府的最短毕业典礼致辞! 做自己尊重的人  --饶毅(教师代表 ...

  • 良知与底线

    人一辈子也不能做昧良心的事,一辈子诚实守信,这就是好人的标准. 人,应当严守良知底线,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只有这样, 才能活得坦荡.充实.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