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会数学”之翻翻书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今天分享“孩子天生会数学”第六章第十二节“翻翻书”。该游戏需要自己制作一本可以翻的,像台历一样的书,中间可以剪开,也可以不剪开,折一条线,两边粘贴一些图案,每页纸图案数量的总和最好是有规律的。
用自制书的形式是让孩子进一步体会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图案的组合,理解加法交换律。
我们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我加大了让孩子参与的比重,尽可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游戏的主导,家长只是一个陪伴者。这也是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长后,我有意识的让自己退居二线,给孩子多一些主动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游戏分割线~~~~~~~
材料:自制翻翻书(用到了白纸,打孔器,两脚钉,也可以用订书机),贴纸(练习册附赠的贴纸和自己购买的贴纸均可),笔
基础活动:
1
让孩子参与制作翻翻书
我准备好白纸后,帮恬恬打好了孔,后续的装订和粘贴工作均让恬恬自己独立完成。一方面培养她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她自己制作的过程,明白游戏道具准备的不易,理解游戏的意义,并建立对游戏的期待。
我并没有像书中要求的那样,制作某个数字的翻翻书,而是让恬恬按照顺序完成了11-20的翻翻书,具体的组合由她自己决定,可以是规律的,也可以是无序的。
这一招果真奏效,恬恬乐此不疲的开始玩贴纸,自己边做边嘀咕,怎么才能让这本书和看起来更精美,更有趣呢。
2
快速说出翻翻书的图案组合
翻翻书做好后,我借检查之由,让恬恬快速说出每一页的图案组合,并说出她这么设定的想法。
这个游戏环节既是为了让我熟悉孩子的思路,也是培养孩子学会检查的习惯。虽然她做每一页时都会反复检查过很多遍,但那只是因为她对结果的不确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查。所以,即便花了点时间,但我仍然觉得这个环节很重要。
3
给翻翻书命名
之所以特意加一个给书命名的游戏过程,主要是考虑到给孩子建立成就感,让她感受到是靠自己的能力做了一本书,一本她自己独立完成的书。
恬恬比较务实,按照书里的材料给书命名,即“贴纸书”,还问我,是不是可以像RAZ一样,在书的封面写“writing by Tina”,后来自己权衡再三,还是只写了一个名字。这个过程让她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又提高了不少,以至于后面我想把内页从中剪开,她都不接受。
以上基础游戏,旨在帮助孩子熟悉翻翻书,通过自己制作翻翻书的过程,帮助孩子建立成就感,提高游戏的兴趣。
扩展与延伸:
1
遮住了几个
由于恬恬不肯剪开自己做的翻翻书,所以我采用了遮住一部分,猜猜看的方式,让恬恬根据总和,思考我遮住了几个。
虽然是她自己制作的书,但当我遮住一部分,让她根据总和思考遮住了几个的时候,恬恬还是需要计算一次。我觉得这样更好,因为我并不希望孩子通过记忆来回答,通过自己的计算来给我正确答案,可以锻炼口算和心算能力。
2
遮住的图案跟显示的图案数量一样多
我随机选了一页,遮住了其中一部分,告诉恬恬遮住的图案数量跟显示的图案一样多,猜猜看,一共有多少个图案。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也很简单。如果对孩子而言,过于简单,家长可适当提高难度。
3
遮住的图案是显示图案数量的相邻数
同样也是随机选一页,遮住其中一部分,告诉恬恬遮住的图案数量是显示图案的相邻数。恬恬立马问我:比它大还是小?听到我的回答后,很自信的写下了计算公式。
相邻数也是我们经常玩的一个知识点,从一开始的半知半解,到现在灵活运用,我想都应该归功于我们玩过的这些数学游戏。
4
遮住的图案比显示的图案数量多
这是一个纯碎的加法游戏,孩子很容易理解,家长也不需要为了制造难度而刻意跟孩子绕圈,尽可能用精炼的语言描述游戏要求,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理解游戏的目的。
5
遮住的图案比显示的图案数量少
这是一个涉及到减法的游戏,如果孩子不能口算结果,家长可以让孩子写出的计算过程,帮助孩子理解。
对减法不熟练的孩子,可以多玩几次,用不同的数字制造更多的可能性。
6
最多能写出多少个算式?
我随机选取了一页,让恬恬根据这一页的图案信息,尽可能多的写出算式,加减法不限,最大数不超过20即可。
一开始,恬恬很娴熟的写出了数字6、7、13之间的所有算式,沾沾自喜的告诉我,她全部写完了。
我提示她,可以把算式扩大到20以内,比如13和20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考虑列算式。在我引导之后,恬恬又写出了4个20以内的算式,并一再强调,就这么多了,不可能再有了。
我再次引导她,既然是20以内的加减法,也可以用四个数字展示,并不一定局限在三个数字。在我的启发下,恬恬又努力的“憋”出了4个算式。不过这几个算式写完后,她并没有急于给我看,而是看着翻翻书的图案思考了一阵,问我:妈妈,是不是也可以用四个数字写跟13有关的算式呢?我点点头。
接着,就有了最后的四个算式。恬恬一边比划,一边告诉我她的想法。后来恬恬说还可以再罗列一些,但太简单的不想写(其实纯粹想偷懒),我也没有勉强她,只是让她口述了她的想法。
这个过程,通过我的一步一步引导,孩子感受到了数字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体会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提高了数字的敏感度,学会了主动思考。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枯燥又漫长的过程,急不得。所以能借游戏之力,让孩子快乐的接受乏味的知识,哪怕多花一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本节游戏,通过自制翻翻书的方法,让孩子掌握了“自制书”的技巧,学习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理解了加法交换律,懂得了数字之间的关系,并逐渐学会主动思考,发散思维,是一个值得花时间陪孩子玩的游戏。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愿我的分享与你有益!
淡定的恬妈
新浪微博:淡定的恬恬妈
不是专家,但一直用心育儿!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0)

相关推荐

  • 我用了这3种方法,教3岁的孩子学会了圆形、三角形、方形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3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在教给3岁的孩子学习圆.三角形.方形这3种形状知识时,可以使用以下3种方法: 一.尽可能地使用具体的道具和视觉上的帮助. 二.指示要相对简短--不要 ...

  • ([美]格雷格· 纳尔逊(Greg. Nelson)《孩子天生会数学》)

    孩子是天生的数学家 丁一 随兴而读 来自专栏丁一 人们关于数学的许多印象都是错误的.比如,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非常难:数学中肯定有正确或者错误的答案:数学的学习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通过解题来学习,而且还 ...

  • “孩子天生会数学”之数量匹配

    <孩子天生会数学>是一本数学启蒙的网红书,是美国华盛顿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格雷格·纳尔逊的一本著作,他也是蒙特梭利教育课程带头人,这本书由中国脑力工程师孙路弘翻译完成.该书共有86个好玩的游 ...

  • “孩子天生会数学”之数量排序

    现今社会,家长对英语启蒙的重视程度远超过数学启蒙,大部分觉得数学只要会数数就可以了,其他的上小学了老师都会教.蒙特梭利认为,幼儿数学逻辑能力的萌芽出现在"秩序敏感期"内(约1~3岁 ...

  • “孩子天生会数学”之数量不变

    如果能用动手的方式接触抽象物体,孩子就会对它们产生很大兴.之后他们便会接触到陌生的知识,例如语法和数学.                                                ...

  • “孩子天生会数学”之是多,是少,还是相同,分类1

    今天继续分享<孩子天生会数学>里的是多,是少,还是相同,分类1游戏,恬恬3岁左右玩了基础游戏,3岁4个月玩了扩展与延伸. ~~~~~~~游戏分割线~~~~~~~         材料:8张 ...

  • “孩子天生会数学”之斑点盘

    每次分享<孩子天生会数学>的游戏,关注的人并不多,但我依然坚信数学要练好基本功,花精力让孩子体验,理解小数字,为以后理解大数目打下坚实的基础非常有必要. 今天分享"斑点盘&quo ...

  • “孩子天生会数学”之神秘包

    ~~~~~~~游戏分割线~~~~~~~ 材料:神秘包,扁玻璃珠(或其他任何物品),数字卡. 基础游戏: 1,让孩子听指令将对应数量的扁玻璃珠放入神秘包. 2,家长将若干扁玻璃珠放入神秘包,让孩子猜测数 ...

  • “孩子天生会数学”之颜色与数量的比赛

    数学渣妈妈为了孩子的数学启蒙也是操碎了心,除了随手玩的小游戏,各大网红数学题,以及数学绘本外,<孩子天生会数学>的游戏也不敢怠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带着孩子玩一玩. 今天分享" ...

  • “孩子天生会数学”之起立,坐下

    今天分享"孩子天生会数学"中的"起立,坐下"游戏,这是一个群体游戏,书中建议一群孩子围坐一圈一起来玩.我们全家不过才三口人,实在达不到一群,干脆就用乐高(公仔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