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文物被挖出时,专家怕引起骚乱,命令赶紧回填

在上世纪20年代末,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文化遗址被发现。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考古发掘中断了很长时间,但三星堆遗址的魅力,依旧牵动着无数文物工作者的心。直到八十年代开始,1号祭祀坑和2号祭祀坑相继被发现,才真正点燃了三星堆研究的热情。
只不过,三星堆文化遗址,显示出许多非比寻常之处,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也给研究工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比如,在2号祭祀坑的发掘中,出土的一件文物,就是如此。

当时,因为1号祭祀坑给考古工作者的惊喜太大,一共出土了将近六百件珍贵文物,充分展示了三星堆先民的杰出成就,更对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因此,当2号祭祀坑被发掘时,阵容可谓空前强大,人员也特别充足。但是,当第一件文物破土而出的时候,现场的专家却直接下达命令:立即回填。
这是发生了什么诡异的事情,才让专家做出了如此紧张的决定吗?自然不是,出土的这件文物,叫做青铜纵目像。在整个2号坑中,一共发现了三件,只是大小略有不同。他们的造型十分独特,明显是一张人脸面具,但眼、耳、鼻的比例却相当夸张。

这件面具的耳朵,向上向外延展,似乎像是一对翅膀。它的鼻子硕大,有点类似于牛鼻子向内翻。最为醒目也是最为夸张的是它的眼睛,不仅大,几乎占据了整张脸的五分之一,而且还有一个柱状物,向外突出。这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造型,突然出现,确实显得面目狰狞,令人不寒而栗。
但是,专家们毕竟见多识广,并不是因为害怕,才下达回填的命令。这就是因为这件青铜纵目像的特点过于鲜明,是以往考古发现中从来没有见到的,意义重大。它的出现,对于研究三星堆先民的宗教、文化、审美、历史等多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当时没有充分准备,周围看热闹的群众也不少。为了避免骚乱、恐慌或者哄抢,专家这才决定暂停考古发掘。

直到几小时后,警方赶到并封锁了现场,考古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青铜纵目像伴随着另外三千多件文物,一同被发掘出来,其中自然也要感谢现场专家丰富的经验和临场应变的能力。
可是,到底为什么这件文物,要塑造成如此夸张的造型呢?有的学者曾经指出,这就是当年的抽象加工,工匠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塑造了这样的作品,让他们成为了祭祀的礼器。
然而,艺术加工毕竟是源于生活的。而且,作为祭祀用品,它们不可能脱离现实,一定有着原型。但是,无论怎么说,三星堆的先民们,是不可能长成这样的,特别是那一对凸出来的眼睛,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对此,又有人先后提出了兽面说、外星人说等论点,但是小珏认为,还是从历史角度上出发,得出来的说法比较靠谱。曾经在东晋时有一个叫做常璩的人,写下了《华阳国志》,里面就提到:
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王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这段话,其实就是交代了古蜀国的来历。在周朝王室衰微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蚕丛的人,带领古蜀民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蚕丛也被视为古蜀国第一任国王,他的特点就是“目纵”。这个“目纵”,很可能就是甲亢疾病引起的。但在古代没有理论充分认识,只能将其看作是大人物的重要特点。

三星堆极有可能就是古蜀国的一部分,蚕丛就是他们的开国之王。蚕丛的“目纵”自然没有青铜像这么夸张,但在没有影像资料的时代,人们口口相传,就将这个形象定格了。同时,别的部位为了与之协调,也做了技术上的处理,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青铜纵目像。
这个说法,小珏认为是最靠谱的,但究竟如何,恐怕要等到更多考古资料的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伴随更多问题的诞生,这也许就是考古发现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