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你的肠道微生物同意了吗
相关推荐
-
脂滴和脂蛋白的结构不同
"细胞内"的脂滴,和"细胞外"的载脂蛋白/脂类复合物(就是脂蛋白)不是一个结构.脂蛋白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启动内吞机制进入细胞. 脂滴的大小差别很大,直径从40 ...
-
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介绍
NOD/ShiLtJ 应用:Ⅰ型糖尿病.高血糖.低胰岛素血症.伤口治愈不良.胰岛移植研究 特点:4-5周出现胰岛炎(与人类比较早),胰岛周边出现淋巴细胞,随后大量白细胞(主要为CD4+及CD8+T细胞 ...
-
NOD/scid小鼠的优缺点
NOD小鼠不仅血糖代谢异常,还存在包括NK细胞功能和补体(C5)功能在内的多种免疫缺陷.通过与SCID小鼠杂交后,在连续用NOD小鼠回交(10代以上)后得到scid突变纯合的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 ...
-
【2018-19期】This Week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贝克曼库尔特 纳米流式细胞仪,外泌体提取鉴定新方案! 本周hzangs在最新文献中选取了9篇分享给大家,其中5 篇提供中文摘要. 第1篇介绍了使用脂质体和外泌体融合形成融合纳米颗粒,这种颗粒兼具脂质体 ...
-
成功“变身”的细胞,为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招
不惧过往,不畏将来!8小时前 研究人员可将产生胰高血糖素的α细胞转化为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治愈糖尿病小鼠.这为治疗人类的I型和II型糖尿病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图片来自pixabay.com 近日,美国 ...
-
NOD2基因是什么?
NOD2 (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2)也被称为NLRC2,属于NLR家族,是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肽聚糖(PGN)衍生的细胞内模式识 ...
-
Ⅰ型糖尿病发展新机制:淋巴细胞外泌体miRNAs促进胰腺β细胞死亡|Cell Metabolism
Ⅰ型糖尿病(T1D)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在于免疫细胞对胰岛的浸润和选择性消除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研究人员已经在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一种众所周知的T1D模型)中观察到免疫细胞的浸润,而且也 ...
-
自发性自身免疫模型有哪些?
例如:NOD小鼠模型,BB大鼠模型等.这些自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尽管与人体状况有一些差异,但是由于人体胰腺样本难以获得,因此它们在了解疾病的某些关键方面(例如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理)方面非常有用. ...
-
NOD-SCID小鼠发展历史
1980年,美国FoxChase癌症研究所Bosma博士在饲养C.B-17/lcr小鼠群中发现C.B-17的突变系(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后将该小鼠称为SCID小鼠(SCID即Server Combin ...
-
Trends Cancer:以肠道微生物群为靶点治疗癌症患者免疫治疗引起的结肠炎
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 16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文转自:梅斯医学,原文链接: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1e5120892914. ...
-
科研 | Science子刊:以甘氨酸为基础的治疗通过调节脂肪酸氧化、谷胱甘肽合成和肠道微生物群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编译:yl,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中一直有循环甘氨酸降低的报道,但关于甘氨酸降低的原因,其作为致病因素的作用,及其治疗潜力仍不清楚 ...
-
Commentary | Gut:用于1型糖尿病的自体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治疗性微生物组操作中的潜在思维转变?
编译:萌依依,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意大利阿格斯蒂诺大学的Gianluca Ianiro等人评论了由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Max Nieuwdorp研究团队于2020 ...
-
科研| Nature子刊:小檗碱和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编译:明天只是重复过往,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的一个有希望的靶点.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方法,如口服益生菌或小檗碱(BBR,一种 ...
-
Cell Host & Microbe | 节律失常的肠道微生物组特征可预测2型糖尿病的风险
推荐:江舜尧 编译:卓求 编辑:小菌菌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食品与健康研究所Sandra Reitmeier和Silke Kiessling等人于2020年6月在Cell Host & Micr ...
-
综述 | Journal of hepatology:肝细胞癌的肠道微生物-机制、诊断和治疗
编译:Jione.song,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微生物在健康和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调节新陈代谢,炎症和免疫等的关键过程.最近研究的表明,微生物组在小鼠模型 ...
-
综述 | Cancers:肠道微生物与肿瘤-从发病机制到治疗
编译:莫沉,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多因素的病理过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发挥 ...
-
科研 | BIOMED PHARMACOTHER:Ⅰ型糖尿病大鼠肠道微生物组变化研究(国人作品)
编译:木子,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Ⅰ型糖尿病(T1DM),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进而会导致一系列并 ...
-
Nature子刊 | 肠道微生物群介导间歇性禁食减轻糖尿病引起的认知障碍
推荐:江舜尧 编译:Jione.song 编辑:小菌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学波.刘志刚等人于2019年2月18日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目为&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