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德军 | 肉身佛像

江都 褚德军

褚德军先生:江都区宜陵镇人,笔名行健,1953年生。扬州市作协会员,江都区作协副秘书长,江都区扬剧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经营管理企业四十年,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对地方民间故事的采编,所著《老扬州传说》被江都区政府定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诗词、散文、剧本、生活随笔等散见于报刊。

寺庙中的佛像,一般是用泥塑或木雕制作而成,小型类也有用稀有金属浇铸。但有一种被佛教界视为神圣无比的佛像,叫:肉身佛像。是大德高僧圆寂后肉身不腐,经过特殊处理再贴金的真身像。
那年去九华山游览,这里寺庙众多,在万年禅寺的百岁宫里,第一次见到一尊明代110岁的无瑕法师肉身佛像,那栩栩如生的表情和闪耀着的满身金光,震撼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也引起我对此而浓厚的兴趣。接连在九华山双溪寺瞻仰了现代的大兴法师肉身佛像,还有地藏禅寺慈明法师的肉身佛像。
慈明法师佛像身旁的简介,说他1904年生于高邮县伯勤乡,俗家姓名陈万超,16岁剃度出家,云游四方修学。1937年在扬州高旻寺来果方丈足下,升至僧值职务,监查僧众的坐、行、立、卧各律,并积极组织宣传抗日活动。1961年到九华山严修戒律,1990年坐化圆寂,世寿八十六岁。三年后开缸启视,肉身不腐,须眉尽见,毛发无损,异香扑鼻。
看到如此神秘的九华山肉身佛现象,兴趣驱使我着手资料收集和探究,发现九华山有文字记载的肉身偶像竟有13尊之多,其中一尊是仁义师太的女身肉佛。最早的肉身佛像始于唐朝,是位新罗国(朝鲜)王子,俗名金乔觉,24岁削发出家,携白犬西渡,入唐求法,历尽艰辛,卓锡九华山,宿岩洞,餐白土,晏坐清修。公元794年,功德圆满,召众徒嘱曰:“吾圆寂勿火葬,置缸三年开启,若不朽则涂漆塑金身。”三年后众徒开缸,见金乔觉遗体绵软如生,颜貌如常,遂贴金身,配殿宇,尊为“金地藏”,称之“肉身殿”。九华山因此成为佛教四大名山,也作为地藏王菩萨的道场而闻名于世。
九华山继唐代“金地藏”出现后,历朝都有肉身佛像出现,尤以明清为盛。不幸的是遭文革焚毁五尊,如此珍贵文物的损毁,令人扼腕痛惜。九华山现存肉身佛像八尊,每年有近千万游客观瞻。

又收集到有关资料,发现全国多处寺庙中珍藏有肉身佛像,特别是福建及山西数量较多。其中影响很大的是福建章公祖师肉身佛像,成于1090年的北宋年间,千百年来的香火供奉,却于1995年被窃贼盗走,经香港文物贩子之手偷渡出境,漂洋过海倒卖至欧洲荷兰的私人收藏家手中。2015年先后在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展览。福建三明市获知信息,委托国家文物局开始了数年海外追索的艰难之路,启用了国际诉讼程序,荷兰私人收藏家对章公祖师肉身佛之赎金,开价出两千万美金,双方各据理由,至今未有定论,是全国法院评选2020年的十大案件之一。

回忆起文革前夕的少年时期,父亲收治病人的病房里,有一位老年病员,经常给大家讲故事。说到佛家的肉身菩萨,必是大德高僧自知大限到来之前,带领众徒至河道边采集一种未知名的草药,堆至灶旁够足数量,此后不再进食,而是以草药煎汤狂饮,直至大汗通体透淋为止,连续十数日,气微之时,交待徒弟如此这般。高僧圆寂后,徒弟遵嘱将他擦洗干净,塞紧肛门,盘成跏趺打坐式装殓入特制陶缸,四周填满木炭、头部置石灰包,合上缸盖封涂黄泥,置阴凉通风处存放。三年后开缸,若有异味或只剩骨架,便将缸底的泥洞掏开,引燃木炭进行火化;若肉身不腐如初,便抬出缸外,妆漆、上金粉、贴金泊,一尊肉身菩萨就此而成。
老者的故事说得很仔细,好像他亲历过似的,我们且当故事听,不以为真有此事。后来知道,他是1964年全国寺庙大裁减,从外地还俗回乡的和尚。
还听老者说过,全国好多寺庙内藏有肉身菩萨,我们扬州的高旻寺也有。可惜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鬼子盗走多尊,他们有一种文化兵,专门随军队刺探和盗窃中国文物。在盗抢肉身菩萨时,先用手术刀在肉佛后背切开一个洞,用手电照看里面的肌肉、骨骼和内脏,确认准确后就下手掳走。老者当时述说的神情很悲痛。几十年后的今天,我才认识到这是很真实的事情,因为在查找到的资料上,看到早在1911年有个叫山崎的日本牙医——实为日本间谍,趁着我国辛亥革命时期的时局混乱,从漳州“活佛寺”运走一尊肉身佛像,该佛像为宋代禅宗无际大师,现藏于日本横滨。

肉身佛像是中国特有的既神秘又灿烂的文化现象,与埃及和西方的木乃伊有根本的区别。本乃伊将尸体掏空内脏,再用防腐技术使物体脱水成干尸,虽然长期保存,然人工作为,且形象恐怖。肉身佛像不用防腐技术,不需人工制作,可在常温闷湿的环境下,保持千年不变不腐。他们都是大德高僧的升华形象,面貌慈祥,微笑柔和,令所有观瞻者肃穆起敬,经久难忘。至于肉身不腐之迷,有待于将来的科学去做合理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