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峰散文||巴金送我的两本书【客都推荐】

在我数十年的文艺生涯中,由于我在编辑、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三 个方面取得不俗成绩,获得“三栖作家”的美誉。

前右为巴金先生,前左为丁景唐社长,后排左一为李济生(巴金胞弟),后排左二为丘峰

正因为我在创作与研究涉及领域广泛,交往的国内外朋友也多,经常收到作家赠送的书,像“茅盾文学奖”得主莫应丰、古华、霍达、刘斯奋等,以及著名作家王蒙、冯骥才、余秋雨、蒋子龙、刘心武、赵丽宏、陈世旭、陈建功、陈村、孔捷生、竹林等等的作品,还有台港澳及国外作家,如周伯乃、许希哲、黄孟文、王润华、云里风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其中,我最为钟爱的是前辈作家巴金送的两本书:《家》和《真话集》。巴金是德高望重的文坛元老,在世界上拥有广泛读者。对于巴金送我的书,我总是十分激动,倍感亲切。

巴老赠送我的书,有两个特点让我难忘:

其一,巴金送书,对于被送者名字一般是由旁人代笔,“巴金”二字则由自己签名。而他送我的书,不仅签名“巴金”二字是他的亲笔,而且“丘峰同志”四个字也是他亲自题写的,这是非常难得的。

其二,巴金老人送我的《家》和《真话集》,似乎有特别含意:这两部作品都是他的代表作。《家》,原名《激流》,1931年4月18日以《激流》为篇名开始在上海《时报》上连载,后来,由于“九.一八”事变中断,直到1932年5月才结束,而后出版时改为《家》,成为中外文学史上杰出作品。 巴金送我的《家》,是1984年春节。从版本上看,是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1983年12月重版,期间多次重版,但没有修改过,是有原汁原味的,弥足珍贵。

《真话集》是巴金老人于1995年12月11日题签给我的。此书之所以珍贵,不仅是老人散文的颠峰之作,而且此书是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的。巴金的书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地出版甚多,但在香港只授权三联书店出版,所以特别有收藏价值。搞文物收藏的人都知道,收藏书籍最有价值的是初版本。这本《真话集》是1982年10月香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就更有意义了。

巴金先生送给丘峰的《真话集》

从内容上来说,巴金强调:“我所谓‘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真话集》就是 反思自己过往的人生历程,给读者以启迪。

对于巴老,我从小就很景仰的。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时,办公桌对面坐的李济生(笔名纪申)就是巴金胞弟。我们面对面坐,谈话很方便。他时常跟我们谈起巴金的情况,使我更加了解巴金。此外,同事中还有邹韬奋的女儿、刘大杰的女儿等,这些名门之后,社会阅历广泛,知识面广,使我学习了更多知识。邹韬奋是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客家人并不陌生,在广东梅县有纪念他的“邹韬奋中学”;刘大杰教授是我的老师,他的80万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里程碑。我在复旦大学读书时,他给我们教授《中国文学发展史》。

我与巴金认识还有一段缘由。1980年初,上海文艺出版社接到上级批示续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年)》,这是被称为“国家级骨干工程”的书。“大系”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是由著名出版家赵家璧主编,由鲁迅、茅盾、朱自清等人选编,为中国文学留下了珍贵遗产。这次,我有幸入选“大系”编辑组,负责长篇小说卷选编工作,感到光荣,更感到任重道远。我们认真阅读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最后选定叶圣陶的《倪焕之》、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记得选定这5部长篇小说后,根据“大系”严格规定,每部作品必须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我在寻找《家》初版本时,到了复旦大学、上海图书馆等许多图书馆,都没找到《家》的初版本。后来,好容易到了藏书甚丰的上海辞书出版社,终于找到《家》的初版本。当看到封面上《家》的桔红色空心字体时,我断定是初版的《家》,这时真是兴奋欲狂!

巴金先生送给丘峰的《家》

然而,当我翻到版权页时,我简直惊呆了:恰恰最重要的版权页给人撕掉了!

没有版权页确证,即便我判断是真实的《家》的初版本,也是不能采用的!

后来,我们问巴金老人,想从他家里藏书中寻找。巴老心情沉重地告诉我们:他的书在“文革”中抄家时给抄掉了,《家》就此没有下文了! 我可以断定,巴金珍藏的《家》还在人间,而且可能就在当时抄家者的手中,因为巴金自己的藏书,肯定有巴金签名和盖章,这是再珍贵不过的了。

后来,几经周折,我们终于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找到了《家》的初版本!

但问题又来了:北京大学的图书是不能给外人外借的,更不用说复印了!于是,我们跟有关朋友私下商量,悄悄拿出来复印。这就是后来“大系”的真正版本。对于找到《家》的初版本,巴金老人自然很高兴,“大系”能照初版本排印,巴金也放心了。

这也是我们一直保密的故事,现在想来也好笑。

2012年8月3日晨4:09于上海寓中

作者丘峰简介:广东梅江区城北镇人。上海客家联谊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嘉应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理事、广东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梅江区社会发展顾问。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特约监察员等社会职务。丘峰在编辑、理论和创作方面均有建树,是文艺界不可多得的集编辑、理论和创作于一身的全才,被文艺界誉为“三栖作家”。

(0)

相关推荐

  • 颜建国:云海中那个“假话不会说,真话不全说”的人再也见不着了

    [建国悟语] 自从喜欢上主题化阅读以来,自己很少再读经典之作和创作需要必读作品以外的书著了,原因就是经典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创作必须的主题化阅读可以提供亟需的素材.世间书,千千万,穷极一生即便啥也不干 ...

  •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钟书先生的“空话”一直温暖我|作家吴泰昌与文学前辈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你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钟书先生的"空话" ...

  • 丘峰散文欣赏‖山村里的端阳【客都推荐】

    山村里的端阳(散文) 丘峰 我的家乡是在粤东客家山村,"开门见山"可以概括出我家乡的特征.抬头是山,低头是溪,满山葱绿,遍处梯田.村子两边的青山脚下有两条小溪,有激流,有小湾,也有 ...

  • 丘峰散文欣赏II小鸡捉老鹰【客都推荐】

    山村里的人们把强者欺凌弱者比作"老鹰抓小鸡". 山里的鸡们最怕两种袭击者:地上的狐狸和空中的老鹰.不过,强者不一定永远是胜利者.可不,老鹰还会变成小鸡的阶下囚呢!我永远忘不了儿时在 ...

  • 丘峰散文欣赏‖深沉的簕杜鹃【客都原创】

    深沉的簕杜鹃(散文)  文/丘峰 一 1986年的初夏,我和蒋子龙游深圳,住在一家花园似的别墅里.别墅的外墙铁栅栏上爬满了簕杜鹃,有榴红的,有水红的,有绯红的,有紫红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的,花开得密 ...

  • 丘峰散文欣赏II严冬的盼望【客都原创】

    严冬的盼望(散文) 文/丘峰 1 人,总是在盼望中生活. 盼望中的人生是充实的. 春天里,盼望充满绿意的夏天来临:夏天里,又盼望充满幻想的多彩的秋天呈现:秋天里,更盼望充满期待的肃穆的冬天到来:而严冬 ...

  • 陈平散文II久违的蛙鼓声【客都推荐】

    久违的蛙鼓声(散文) 文/陈平 久居城市,早已听不到蛙声了.但那"喔喔喔.呱呱呱"的蛙鸣声永远都和我的梦魂萦绕. 我老家是一个粤东偏远的小山村.房屋的右边是稻田,左边前面是一口大池 ...

  • 人生的瞬间【丘峰散文欣赏】

    瞬间,稍纵即逝,犹如空气,抓不住,摸不着:有时瞬间不变得如此可贵,仿佛电光火石,启迪人生,改变人生航程. 我忘不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一瞬间,那时,我在岭南山村念小学.我调皮,不好好读书,专在棕榈树上捣麻雀 ...

  • 【丘峰散文欣赏】莫干山访竹

    本文原发表在<文汇报>,为江浙等地区的语文教材,还是从2006年至2009年"高考必读背散文",上海电台作了配乐朗诵播放,许多国内外散文选本均作转载.本文从著名散文家赵 ...

  • 丘峰散文‖小溪旁的紫荆花【客都原创】

    小溪旁的紫荆花 文/丘峰 每当暮春三月,莺飞草长时节,我常常想起故乡让我魂牵梦萦的紫荆花姑娘,她灵秀的大眼,纯真的笑脸,姣好的身材,散发出淡淡的紫荆花香,让人迷醉. --我的山村有一棵紫荆花,它长在山 ...

  • 丘峰散文欣赏‖那年,我穿“皮鞋”进复旦【推荐】

    那年,我穿"皮鞋"进复旦 文/丘峰 我赤脚上大学,是1961年的事. 那年8月18日,我在母校广东梅州中学校门口的红榜上读到我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消息,虽是预料之中,但还是欣喜欲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