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鹿悠远,袋兽横行!地球记忆工作室“走进偶蹄与有袋动物的世界!”

写在前面:

经过了近半年的等待,当前疫情终于趋于稳定,北京市的防控等级也降为了二级,我们也终于迎来了久别重逢的日子!2020年的首场线下系列活动也和大家见面啦!

动物园系列活动可以算是地球记忆工作室的“经典”活动,每一场的活动都是老师们精心设计出来的。我们将为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大、小朋友讲述园内几乎全部的动物。除了它们有趣的习性和特征外,更有背后的文化、以及有趣的亲子环节、游戏环节和有奖问答环节在等待着大家哦!相信每一名同学在本系列活动结束后,都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小动物学家”!

没错!动物园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去过的地方,当我们牵着父母的手,迈入大门的一刻起,便一定会被各式各样的动物所吸引。而这里,也成为了不知多少人打开博物学大门的起点和满满的童年回忆!

然而,之前我们走进动物园,更多的时候是“走马观花”,仅仅观察了动物的模样,而且大多数时候还不能将所有动物都细细观察一番。没关系!在这个系列活动中,地球记忆工作室的老师们将亲自带领大家,一点一点地学习,一点一点地探索,势必让所有大、小朋友都能了解这些生灵背后的故事!

如果,你也喜欢这些来自全世界的珍稀动物,想了解它们的习性,想聆听它们的故事,那么,就与我们一起,参与到这场“万牲园中的动物奥秘”系列活动中吧!

本次的活动将如何进行呢?

本次的动物园探索活动,可谓灵性与野性十足!我们将继续寻访园内植食动物的奥秘。而此次的类群,我们将着眼于偶蹄动物与有袋动物。可以说,如果想要了解植食性动物,亦或是说想要了解我们人类所属的哺乳动物,这两个类群便“不可不详察”。

先来说说有袋动物,这类来自澳洲的神秘生灵,是我们哺乳动物中仅比单孔目动物(即鸭嘴兽和针鼹)高等一些的原始哺乳动物。它们最大的特征便是有一个“育儿袋”。那么,这个小袋子究竟在其幼体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育儿袋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器官?这些有袋类动物为什么要演化出如此奇特的“宝贝”?

而偶蹄目动物则当仁不让地算是哺乳动物家族中的“豪门望族”。它们虽没有啮齿目(鼠类)和翼手目(蝙蝠)的种类繁盛,但300余种的数量,再加上绝大多数大、中体型的特点,成为了人们关注最多、知名度最高的“明星物种”!

我们将会从灵动的鹿科动物,到霸气外露的牛科动物,为大家一一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都有哪些长着犄角的哺乳动物?它们头上的角有哪些不同?这些偶蹄目动物会不会与来自深海的巨兽有着血缘上的关系?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偶蹄目动物又有哪些文化背景和美丽的传说?

当然,在有袋动物和偶蹄动物的区域之间,还有着很多我们未讲述到的、极具特色的灵长目动物。就当是为大家换换脑筋,在穿梭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会为大家讲述这些有趣的、与我们人类拥有“最近血统”的林间生灵!

还等什么?如果你也喜欢这些只能在电视机上看到的珍稀兽类,如果你也想了解关于它们的各种秘密,那就和地球记忆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走进动物园、走进灵鹿与有袋动物的世界吧!

主讲教师简介:

崔世辰:地球记忆工作室创始人之一,化石修复师、资深古生物学、鱼类学研究者。现为北京自然博物馆外聘教师,并担任多家中小学(如北京四中等)外聘辅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生物脊椎动物及现生鱼类。曾受邀前往CCTV“科学动物园”节目担任动物宣讲人,于《大自然》、《地球》、《森林与人类》、《博物》等科学杂志发表科普文章多篇,参编《成长吧!动物》系列丛书、《物种100·生态智慧·黑龙江卷》、《物种100生态智慧·贵州卷》等书籍,参与供图于《中国蜘蛛生态大图鉴》。最新编著新书《远古生灵:众生的演化足迹》即将上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