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大题的能力来自对教科书的自学自研

期中考试,有一道模样接近高考题的实验探究题。

众多学生“中招”——因为后边有2个问题必须使用最前边题干里的信息,而学生们习惯于“一条线”地从前到后挨着做,不习惯于回头再读原题,“一般不会读两遍试题”。

在学校里,我们教学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让他学会学习!喜欢学习。

为评价这种能力,近年来高考命题不断改革,用新情景、新文献,给出需要的新信息,考查学生现场学习的能力。

为什么有的学生看上去学得很轻松,却成绩始终优异?

背后的功夫!相信不少人这么认为。

这“背后的功夫”是一种怎样的功夫呢?请家教陪着学、让老师提前给讲讲?上个什么课外预习班?大量“刷题”?

其实不然。观察发现,这样的学生,多数知识面宽、学习能力强。

他们并不把自己完全拘泥在教科书和老师规定的框子里,而是博览群书、广泛思考;教科书里老师还没讲到的东西,人家早已自学完了;老师需花几节课带领学生反复讲练的内容,在这些学生那里,也许不用一节课就可自己搞定。

自学能力怎么来的?并不是天生的。

这如同问“跑步的能力怎么来的?”“踢球的能力怎么来的?”一样。自学能力嘛,当然是在自觉主动的独立学习过程中练出来的喽!

2018世界杯中,很多得分是靠定位球。

说起定位球,不由得想起小贝。贝克汉姆,他是十几年前的国际巨星,任意球踢得出奇的好。

有次记者问小贝踢任意球的“秘诀”。他把记者带到了自家后院,指着挂在远处树上的一个轮胎,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要在集中训练之余,回家单独练习定位球上千次。

讲类似励志故事的,还有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他是NBA湖人队的。科比曾对媒体感叹:大家只看到我球打得好,可你们有多少人知道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大街是什么样子的呢?

关于这些励志故事,希望大家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用功”,……

——更要看到主人公背后的“用心”。

试想,如果贝克汉姆只是每天完成他家长勒令的“加班训练1000次任意球”,漫不经心、消极应对,能练出那出神入化的绝技吗?

学习上的用心,应该体现在哪里呢?

这得从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学习谈起。

在特低年级、或者各科入门的初级学习阶段,记住概念、熟练运用知识也许就是学习的目标。此时,简单模仿型的学习差不多可以应对。

到了高年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及其简单应用了,还包含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科观念的形成等,这需要独立思维,而非只是听别人(老师)怎么讲和看别人(老师、同学)怎么做。

中学阶段,模仿已不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这时,如果你还想坐等老师讲解,那么你就非落后不可!

岂止是当下成绩(分数)的落后?你是把宝贵的、训练学习能力的机会拱手出让了!

那些僵死不变的学习方式里,已经暗藏着今后的落后了。

不等你思考,结论老师已经帮你概括好了,板书(PPT)一条条列得明明白白、全全面面的,你就抄吧!记吧!

哈哈,看我记得一本漂亮笔记。有啥子用呢?

你独立学习、训练思维的机会,统统在老师无意识的“好心”帮助中弃你而去。

学段转换,是很好的机会。

小学段里,希望你能够用好这段宝贵的调整时间,做好规划,认认真真地自学自研一、两章的内容,体验一把自觉、主动学习的愉悦,和学习能力训练提升的美好感受。

自学自研,大大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预习。预习只是粗略看看,把难点找到,预备老师讲解时重点去听讲。

自学自研,要求独立地把教科书内容基本学会!

也许你会疑问,我都自己学会了,等老师讲课时我干什么?那不是就浪费课堂宝贵时间了吗?

须知学无止境。

你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思考老师的讲解,跟老师做实质性的探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科认识;你还可以巩固知识技能、训练知识应用的熟练度;还可以申请免修、申请外出的自主研修;超前一步做下一单元的自学自研、完成课外作业……

超前的自主学习这么多好处,怎么做?做到何种标准?

下边我来告诉你。

第一步:准备好教科书,准备好本和笔。

不动笔墨不读书嘛!何况你要读的是“圣经”一样的教科书啊!

第二步:开始阅读教科书第一段,注意要把一遍看不太明白的内容再读一遍,前挂、后连地想一想,仍然不明白的问题在本上写下来,作为你的问题。

你还要把这些新学到的知识跟生活加以联系,把你想到的关于知识应用、新知识跟原有认识有冲突的问题也写下来。

接着读第二段,跟第一段一样的处置策略。只是,记得把第一段里你写的问题中那些已明白了的划掉。

……

如此一段、一段地读下去、思考下去、写下去,直到学完一节。

第三步:试着解答节后的练习题。

你会发现,原来不依靠老师讲解,自己也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题目。你是不是很伟大呀?告诉你:

这样持续下去,你可以变得更加伟大!

第四步:按照以上步骤,进入下一节的自学自研。

……

直到学完一个大的单元(章)。

第五步:回头浏览一遍你写的问题,有没有已经会了的?把它划掉!剩余的问题,就是你的真问题了,可以呈交老师。

自学自研过程中,遇到零碎的问题时,不要着急跟同学交流,也不要急于去问老师。

单纯知识性的东西,不会可以网络上查查,看看。

思考型的问题,要保留在自己脑子里,让它在你自己的脑袋里多转几圈!

不是说“问题不过夜”吗?——不对!高年级的学习,当问题影响不到你的后续学习进程时,要把此训诫改一改:

问题要过夜!

学习中产生问题,才会对大脑形成刺激,大脑受到刺激,才会做出改变。而学习的结果不是别的,恰恰就是大脑结构的改变与机能的提升。

凯库勒当年那“苯的闭合环状结构”并不是凭空梦想出的。而是多少个日夜连续不断地冥思苦想、睡梦里大脑不懈工作的结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嘛!

这么学,岂不很费事?

当然啦!

你要明确,学习是一种劳动,它是你作为学生的最重要的职业生活。过去你没有感觉到费事,是因为你没有真正地开展过学习。

那样,我不是成绩也很好吗?

是的,跟一群天资和用功都不如你的人比,你的成绩还算不错。那些稀里糊涂就被你挤下去的、你过去的同学,也许就是因为他早先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必须做好的工作,而你还好,比较听话,一路坚持学了过来。

学神,都是学霸变的。

你不信?走着瞧吧!

每年,那些考入清华、北大的同学回高中母校时,从没有一个敢说自己在大学里依然那么轻松愉悦且成绩拔尖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也终于遇到真正的学霸了。

学生,是职业学习者。

老祖宗说得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就是说,干什么你得务什么、钻研什么。

今天,你多花点时间、费点心思在学习的正道上,明天,你将获得学习的加速度。

总之你不会吃亏的。

让我们杜绝那些专为拿分“短平快式”的假学习吧!

须知,并不是每一个学霸,都可以变为学神的。

如果他只是用力,而不去用心的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