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吃什么?一粥一饭一茶一肉,“四大金刚”最护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
“七月中,处,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的意思是
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暑气到此为止。

▪处暑▪
暑气消退,
一场秋雨一场凉。
处暑有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 一候鹰乃祭鸟。鹰是猛禽,此季捕食,也是为了“贴秋膘”,为秋冬准备。

▲ 二候天地始肃。暑气已止。
▲ 三候禾乃登。处暑之后连夜变,这时的作物需要大量的补水。

❖
物
候
杂
说
❖


【卷干草垛】▲
处暑前后,草场渐黄,如果雨水少、日照强的话,牧民们的打草工作也开始了。秋季打草是畜牧人家一年之中的大事,草原上的牧民要为马牛羊储备过冬的口粮。打好的草捆散落在山坡上,是草原特有的风景。


【棉花吐絮】▲
八月下旬,棉花进入了“吐絮期”,此季的棉铃成熟裂开,露出柔软的、白色的、或白中带黄的纤维——棉花。美丽的棉花将一直持续到九月上旬收花结束。

❖
当
季
滋
味
❖

【大枣红了】▲
俗话说,“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鲜枣的果实甜,吃枣可以补血、降压、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枣里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糖分,研究表明,它对保肝护肝,镇静安神还有一定的功效。

【菇出雨季】▲
七八九月是云南的雨季,也是蘑菇开大会的季节。这时候去云南,吃到的不是什么干松茸和干牛肝菌了,而是新鲜的野生菌菇小精灵。或做汤,或清炒,或油炸,总之,任何一种烹饪方式,都是在地最美好的舌尖体验。

【自酿琼浆】▲
处暑之后,露地的葡萄大量地自然成熟了,气温也维持在三十度出头,这是自酿葡萄酒最好的时机。夏天气温高,过二十一天葡萄酒就酿好了;如果气温低(低于三十度)可以多酿几天。酿的时间越长酒味越浓,如果不喜欢太浓的葡萄酒,二十六七天就可开瓶滤渣。

【赶海开渔】▲
八月下旬特别适合去沿海城市吃小海鲜,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就意味着渔业收获的时节来到了。渔民们会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结束休渔。这时的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人们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处暑时节,
喝一碗燕麦南瓜粥、
吃龙眼配稀饭;
喝一杯凉茶,
吃一碗鸭肉。
堪称处暑养生“四大护体金刚”
做法:
1、南瓜洗净去皮及内瓤切成片,燕麦片洗净。将南瓜片和燕麦片加适量的水,放到煲粥的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
2、当南瓜片软后用勺子按碎,再煮10分钟即可。南瓜被称为“秋季第一瓜”,可以降脂、降糖,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人体排出氧化自由基和其它代谢的废物。燕麦能有效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改善血液循环。

做法:
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这是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
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滋补养气的作用。

清热、去火、
消食、除肺热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
凉茶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下面即是一种凉茶的用法:

材料:
取菊花、鸡骨草、夏枯草、金钱草各15克,罗汉果1个。
做法:
把罗汉果破开两半,其它的材料用水泡10-15分钟,洗3-4次,清洗干净;把所有材料放入大锅里,注上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个小时即可。
功效:
菊花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阳,解毒;鸡骨草能清热利湿,益胃健脾;夏枯草能清火明目,散结消肿;金钱草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
而罗汉果又名神仙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和多种维生素,能清肺止咳,利咽喉,润肠燥。
“处暑”之后便不再喝凉茶,而更应该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比如上面介绍的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民间有处暑吃鸭肉的传统。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
乌骨鸭药用价值更大,可使结核病患者减轻潮热、咳嗽等症。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吐血者均有补益作用。
鸭肉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烤鸭、荷叶鸭等。
考虑到“秋天养肺”的时令,推荐大家一道适合秋天时令的菜:莲藕煲鸭汤。
材料:老鸭半只、莲藕1斤、调味料适量。
做法:老鸭斩件、焯水,莲藕切大块;然后将莲藕与焯水的老鸭一起入锅,加水烧开后文火煮2小时加适量调味料就好了。



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尤其是中老年人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中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冷水浴,到了深秋和冬季,也不会感觉太冷。
相对热水浴和温水浴,冷水浴的健身效果最明显。但洗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在20摄氏度左右,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前列腺炎、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天上双星和,
人间处暑秋。
虽然现在的气温还很高,
但是在早晨和晚上
还是能感受到一丝秋意,
小伙伴们要注意保暖,
可不要贪凉哦~
整合:蔡奕扬(实习生)
来源: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