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谈怎么退腻苔的治疗经验

书里面多说苔少难生,我的临床感受是苔腻苔多难退。

腻苔在临床当中最常见,多种慢性病都可出现,肿瘤病人更为常见。腻苔主要分清脏腑,即分清在肺、在脾还是在肾,分清寒热虚实。

在肺,常用麻杏苡甘汤、清震汤。三年前,一个肺癌的病人,舌苔比较厚腻,未放化疗,我坚持用麻杏苡甘汤、清震汤,未加抗癌药,病人存活三年。

在脾,一般常用厚朴夏苓汤加草果,在中焦比较重视用草果这味药,用10-15g,效果不错。

在肾,考虑用真武汤,温阳化湿。水湿潴留,肾阳虚阳气不能温化水湿,气机不畅,水湿沉积,在化湿基础上常用“温阳三味药”,茯苓、白术、附子这三味要是胡老的经验。特别是肚脐以下的湿浊比较明显的,特殊情况时,舌苔厚腻,大便干,双下肢怕冷的,这种情况下重用熟地黄60-90g,退腻苔效果比较好。

最后一个去腻绝活,在辩证基础上加白矾5g 退腻苔很快!

脾胃虚寒,同时,苔有点腻又有点滑,病人寒热错杂,要给他用三仁汤合温胆汤,寒热并用;或者茵陈温胆汤,退舌苔,退完后给病人调节肾的阴阳。你若见舌很淡,舌体胖大,有齿痕,一定是脾胃的虚寒。

      高建忠最近治疗一“慢性咽炎”患者,当诸症退尽将停药时,翻翻前面的诊疗记录,颇多感慨。

患者为成年女性,主症为咽干、咽痛,病程2月余,中西药物杂治不愈,诊断为“慢性咽炎”,初诊时间是2006年9月7日。舌质偏暗有齿痕,舌苔白腻。处方从麻杏二陈汤始,至三仁汤终,中间依次用方有半夏泻心汤,柴芩温胆汤,疏肝和络饮(陈苏生方),苍麻丸(许公岩方)。10月17日最后一次开方,患者已无不适主诉,但舌苔仍欠清利,继用三仁汤方加减,处方:炒杏仁12g,白蔻仁(后下)6 g,生苡仁15 g,厚朴6 g,滑石15 g,通草3 g,竹叶3 g,桔梗12 g,制附子(先煎)6 g,炙甘草6 g,5付水煎,2日服1付。

古人说“方随证转”,“治病当活泼泼地如盘走珠耳”。不能说本案选方用药准确无误,但至少可以说一方治一病是不可能的,治疗慢性咽炎不可能有特效方和特效中成药。

古人说湿邪重著粘腻,“湿热相合,如油入面”。本病例40天只做到“舌苔仍欠清利”,不排除湿邪卷土重来的可能。因此临床但见湿邪腻苔,宜及早治疗,切忌用药增湿。治慢性咽炎常用的银翘、玄地多为增湿之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