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中原王朝几百年的痛

公元936年,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因害怕后唐末帝李从珂的迫害而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约定:契丹出兵扶助建国,为父子国,并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根据约定的把燕云十六州交割给契丹。如此一来辽国的疆域立刻延伸到到长城沿线,对后世中原政权影响巨大。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当时为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界地,同时亦为中原王朝挡住游牧民族进攻的天然屏障。

燕云十六州地处北方战略要地,穿过燕云地区南下,便是一马平川的黄河平原,同时是中国古代产马要地。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天然屏障,直接导致中原地区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马蹄下,同时缺少战马,无法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抗衡。弱宋的产生与此息息相关。

大宋朝偃武修文,经济发达,大概是中国史上文人最舒服的时光。但失去北方战略要地的大宋,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任意践踏下,一败再败,乃至最后逃过黄河,偏安到南方,残喘延息,直到被蒙元消灭。

燕云一带,先后被辽、金、蒙元统治,直至455年后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元年遣徐达、常遇春北伐攻元,才收回到汉族政权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