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低效原因分析与问题解决方案(3)

陈宇

【低效原因之三】主次不分,面面俱到

【问题解决方案】统筹兼顾,各个击破

班主任每天面对的问题是千头万绪的,可以说有干不完的工作。有些班主任没有分类的思想,把工作全面铺开,什么都要抓——从迟到到卫生、从出操到作业、从早恋到成绩,面面俱到。有道是“教育无小事”,从地上的一片瓜子壳到打架斗殴,你说哪件事不重要?都重要。但如果不分主次、没有轻重缓急,想“一口吃个胖子”,势必导致四面楚歌,最后是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

这样的班主任也会走极端,刚开始豪情万丈,但因为工作太多,效率很低,加上总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成就感之后,热情迅速下降。而班级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看看管也管不好,最后干脆撂挑子不干了,班级管理工作陷入停滞。

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最大烦恼之一是时间被班级常规事务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早晨来到学校,看早读、抓迟到、查卫生,刚忙完休息一下,又要做操了,还没等备备课,调整一下,眼保健操音乐响起,又要想到去班里看看,中午看午休,下午放学发通知、搞卫生。即使一天没有课,光是这些琐碎的常规工作就把班主任的时间全占满了。更何况,班主任大多都是主科教师、教学骨干,教学工作也很繁重,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研究教育和班级管理!如果再有个什么偶发事件,那就全乱套了。

对此,我提出的对策是采用“弹钢琴工作法”,将工作分类筛选,分出个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开展,忙而不乱。

操作实例:“弹钢琴工作法”

在我新近出版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对“弹钢琴工作法”应用于班主任工作有过比较详细的论述: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作方法》一文中,把开展工作比作“弹钢琴”,他指出:

“要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

这段“弹钢琴工作法”的论述很形象地指导了我们如何艺术性地处理繁杂工作——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围绕中心,各项工作要配合好,不能蛮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分配,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在每一段时间都有工作的重点,在各项待处理的事务中也有一个中心工作。同时出现的问题,在处理时也分个先后次序和轻重缓急……

“弹钢琴工作法”告诉我们,虽然弹钢琴时十个指头都要动,但如果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也弹不出什么美妙的音乐。这就好比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如果精力平均分配,什么事都管,会把人搞得很累,还什么事都管不好。所以,蜻蜓点水般地做事,好像什么事都做了,但没有一样做彻底,都是虎头蛇尾甚至是有头无尾,长此以往,学生也没有了信心。如果从一团乱麻中梳理一下抽出其中一根比较主要的,花上大部分的精力去好好处理,解决一个是一个,由此及彼,扩大战果,则情况就不同了,既能看到即时的效果,又为打好下一场战斗建立了信心和榜样。这就叫“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既是毛主席指挥作战的艺术,也是我们带班做事的原则之一。一些习惯的养成,要求就是“培养一个,巩固一个”。

在带班的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心,有首先要解决的和可以暂时放一放的,我们要学会分类、取舍。“弹钢琴工作法”很形象地揭示了工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节奏,踩准节拍,形成共振了,事半功倍。

【来源《班主任之友》2012年第一、二期合刊《名家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