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井及环县北的乡愁(下篇)

6

环县是庆阳市面积最大的县,接近于平凉市六县一区的总和,境内有较大山脉百余座,山掌四百个,大小沟道一万七千多条,山脉岭梁纵横、丘陵掌台交错,在外界人的眼里,真正是山连着山的苦焦之地,植被稀疏,黄土裸露,干旱而疏松的黄土地质,被岁月雕琢得落寞而贫瘠,所以环县一直被列为国家扶贫的重点。

“母亲水窖”项目2001年在甘肃展开,环县即被重点帮助,山城乡的薛塬、郝掌两村是项目的最早受益者,毛井乡高家洼村2006年开始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每户两口水窖一处集流场,而当时每户一处100平方米雨水集流场,两个30立方米的水泥井几乎成为受助标准,也是200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注到环县的极度干旱后,甘肃省做出的安排布署。

2007年4月17日,时任庆阳市市长智全前往毛井中学,现场办理“改善毛井中学寄宿条件”相关提议,为毛井中学解决建设资金60万元。

013年4月中旬,原甘肃省省委书记王三运一行,翻山越岭抵达环县毛井乡砖城子村,为这个建档贫困户390户、贫困率高达83.9%的村子把脉扶贫。

至2017年,环县已建的有9.16万眼水窖,6.21万处雨水集流场,2671眼小电井,小型供水工程34处。同时,先后实施毛井、甜水堡、南湫等7处扬黄管网延伸,不断扩大扬黄工程覆盖范围,直接受益人口21.8万,彻底改变了山区群众“吃饭靠天、吃水望云”的落后状况,群众最远拉水距离由原来的30公里缩短到5公里。

从事实的角度出发,环县群众的经济也并不是外界人想象的赤贫,因为自然环境相对差,环县的公务员工资反而要高一些,随着小杂粮价格与肉类价格的不断提升,环县农民的收入也逐年提升,再加上各地能源开发利用的征地赔补,环县近些年也产生了许多新兴的“农民贵族”。

庆阳本土电影制片人王勇曾拍过一部微电影《哑井》,把老一辈心目中的婚姻价值观与稀缺的水资源挂钩,融入新一代青年人为水而博为情而争,把环县的缺水进一步演绎的淋漓震撼。影片的画面结构并不繁杂,却亦托出一个事实,苦与乐的挣扎都因缺水,相应的住居和店铺依然很具时代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贫瘠有时也是一种资源,就恰如伤残羸弱更能博得同情和施舍,网上有人恶搞“我也要当贫困户”一样,庆阳市许多重大扶贫工程都落户环县,所以环县的建设与发展也顺势挤入快车道,尤其是县城所在的环城镇,环境建设更是日新月异,一些公用基础设施配套一度走在周边区县前列,环江广场、环县皮影博物馆、环县体育馆、华强商业步行街都先人一步,环县宾馆、以生态项目兴建的文昌阁景区等或气势恢弘,大气磅礴,或功能健全,规模上档次,不断拉升着环县的形象和品味。

今日的环城街道宽阔,高楼林业,集聚了众多商城和本外埠知名品牌店,城镇建设规划整齐,人气兴旺,到处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意境,这除了环城地平川阔的先天优势和近些年环县能源开发的加速,与国家多年来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是分不开的。

近十年来环县的煤、油、气开采力度不断加大,工程投资和基础开发让环城变的越来越富有时代气息,商业楼盘的占比率远高于人口近其两倍的宁县和镇原。而且环县的消费也很高,大众化商品价格高于西安和兰州,而消费力却并不差,无论是白日的步行街还是夜色下的环江大道,都时代动感满满,给人高大上的都市意象,至少相对于北方的小城市来说,环县一点也不会显得羞涩,外地人到环县,在环城镇绕一圈,根本想象不出山那边会是怎么样的贫瘠。

在庆阳,人们习惯地打趣地称环县人“二杆子”,不仅因环县人性格粗犷直爽,好江湖义气,更兼其舍得花钱,习惯于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跟风讲排场。这或许还能简接说明环县人并不穷,或说环县的主流群体还是很有钱的,因为与环县人打交道你很快会发现,环县人不仅在生活上舍得花钱,而且消费上档次,环县的公务员也罢,街头上闲浪的小青年也好,大都抽红双喜、芙蓉王,喝酒也很少喝几十元的,一位环县山区的朋友在县城久了都慨叹地说:“生长在县城的人从不知道山后人的生活,只知道讲面子,买东西都要跑到庆阳、西峰去买,同样的货,卖价高了他就会认为是好的。”这确实是实情。

2010年夏出差环县,见环城街头一迎亲车队,一溜儿二十多辆崭新的“霸道V6”,披红挂花,装扮的华丽整齐,浩浩荡荡驶过环江大道的气势,路人莫不引颈直视,不论这是谁家的公子小姐,如何的这般霸气倾城,单就这么多整齐划一的崭新V6,就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这车是怎么找齐的?在当时庆阳市的西峰城区,这么强阵势的迎亲车队都极鲜有。

时代的发展不断发迹着一批又一批“商界精英”和“机会主义者”,那些顺应潮流,做能源开发和基础建设的生意的,包工程的职业经纪人,那些因征地而一夜暴富的农民,环县并不缺少。

2012年前后,一位环县朋友告诉我,说他们村子周边征地征出了许多暴发户,那些曾经老实巴脚的农民 ,一下子拥有了他们祖辈从未拥有过的财富,一时财大气粗,变得忘乎所以,许多人买了新房子装修的漂漂亮亮都住不下了,天天住酒店,买房买车换老婆一时成了风气。转眼六、七年过去了,真不知道当年那批暴发的失地农民今天怎样生活。

7

毛井镇辖15个村,陈户掌、大户掌、丁连掌、二条俭、高家洼、红糜湾、红吐咀……面对百度地图举起手掌,我依然很难揣测每个村名和其所在的地理环境,五个手指状的山脉若真能连接一块巴掌大的台地、谷地也不错了,可惜那手指往往比巴掌还粗犷,毛井许多的掌、咀、湾、洼,都逼仄而荒凉,且常年经受着干旱与风沙的洗礼。

有毛井的朋友在我的微信中留言,有人说家乡毛井是看不完的风景,不做任何的修饰和装扮,都远比电影里的画面更美的让人心醉;也有人说,极目望去,山头一片连着一片,深陷这绵延的群山,希望也渐渐荒芜,四处上望不到边的乡愁。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每个人的性格与命运都有着不同的生存土壤,这不仅仅是走进眼底的风景。毛井在世界眼里是一个乡镇,而在乡镇的眼里,毛井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世界之大,必包容贫穷和富庶,落寞与繁华,而面对环县,毛井又只是环县的一个缩影。

历史的庆阳湖盆已不可回溯,油和煤都深深的隐藏在黄土岩底,毛井现在是全庆阳海拔最高的地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挟裹着毛乌素的沙风,呼哨过毛井山,把气温拉的很低,却也催欢了华电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唱奏出时代气息。

短短几年间,毛井的变化十分明显,从二十里沟口至毛井,“虎车毛人饮项目”的指示标一路相随,引黄入环人饮工程彻底改变了毛井镇街,漂亮的机关办公楼和小区日渐增多,面积宽阔的群众生活广场、球场、太阳能路灯、绿化树……都在展示着一个全新的毛井,周边的山头植被增多了不少,甚至还有许多农田变为苗圃,最让人惊喜的变化莫过于各机关单位公厕都统一改成了水冲厕所,直让人一时间又想起当年毛井小饭馆里飘着草团的窖井水。

钱阳山煤井项目与华电毛井400MW风电场工程在毛井进展顺利,风电工程已正常运行,成为毛井经济发展助力,撤乡设镇后的毛井镇街,其繁华已优于环县许多乡级行政中心,只是在连续的“三下乡”活动中,毛井做为中间站,却遇到了最冷的天气。

腊月天的毛井街头并不繁华,除却主街道的门店,与广场毗邻的所谓市场也只数得清的三二十家地摊,布匹、水果、日杂尽有,却都冷冷清清,无论是摊贩还是行人,都裹的严严实实,毛井街头的男人,黄大衣也是标配,许多人还戴着东北人喜好的那种雷锋式火车头帽,女人们则都包着围巾和口罩,而且无论是棉衣还是围巾,大红是主色调,也许是黄土的底色调太沉闷,让这里的女人们更喜欢艳丽的红色,也正因为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风里才似乎多了点喜色。

“三下乡”活动在毛井有些仓促,天冷的让人不适,书法家们在滴水成冰的大街头义务写春联,大夫们穿着白大褂为群众送药看病,群众们却并不感兴趣,有群众打趣说:“啥都送了,再送个媳妇就最好”。这说法引发一片笑声,一些乡愁就散逸在这笑声里。

毛井之生前夜,在翼龙宾馆我曾用手机搜读毛井吧,间有两则外地人在毛井吧找媳妇的发帖, 他们或许认为毛井贫窘,女孩子更愿意外嫁,却不想毛井的男人同样找不到媳妇。但毛井的男人女人都长的很标致,这让同行的许多人都感到意外,荒芜的群山,凛冽的北风,连饮用水都远不如外地甘美的毛井,却养育出这么帅气的男人和这么漂亮的女人,又怎么能不让人称奇。

8

因为时间仓促,我未能前去寻访当年在毛井装设备的移动营业厅,但互联网时代早已深深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手机已成了这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必备,即使在刺骨的寒风里,我们依然随处可见,毛井街头捧着手机的商贩,活动现场拍短视频的男人女人,她们大都市生活的人们一样,同样被手机所套牢。

活动现场的一位同事通过抖音找到了一位卖土特产的毛井女子,她用电三轮一次又一次把荞面、燕麦面和胡麻油送到我们的包车旁,她很高兴的推销着她的产品,显然已做了很久的电商,并在努力试探着网红之路,女子很熟练的应用微信和支付宝收帐,并告诉现场的购物者,说她的农产品可以随时通过公交车托运至西峰,或是邮寄。

与毛井做别,发展中的毛井依然不足以令人欣喜,街头赶集的年轻人依然占比很低,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毛井的许多年轻人已同周边区县一样,大都奔赴大江南北去各地打工,他们思念着故乡,却在渐渐的融入都市生活,尽管这里有宽阔的土地,有风电和矿井,有他们的亲人,但他们已不象十多年前的毛井青年,那份不舍已无法把他们束缚在黄土山梁。

时代不可抗拒,城市化的进程不可违逆,新生代的生活方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撞击,何况毛井并不富有,毛井街市上的购买力根本不足以与环城相比,冷清的毛井大街,身着黄大衣戴火车头帽的行人,更多犹豫更多徘徊,一切都那么鲜明,让人觉得既亲近,又保持着遥远的距离。“三下乡”活动的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一批节庆宫灯,这当然比那些宣传册更有实物感,所以甚至一度遭受哄抢,场面几乎失控,虽然这种情况在那里都可能发生,但在毛井面对的却是一批老人,就实在令人担心和惊悸。

毛井最真实的故事还需要毛井人来叙说,我们只是过客,看到的只是毛井镇街,毛井的行政中心,而更多的后山,却是承载乡愁的腹地。时代似乎发展的太快,超越了普通百姓的适应力,这其间的许与变与不变,离守与富贫,包括精神世界接受的社会教育,才是时代前瞻触及不到的乡愁,一些环境建造的足够舒适了,环境里的人却早已渐行渐远,而同样一些幸福和快乐,却也只能刷在快手和抖音里,因为毛井真的变了。

毛井及环县北的乡愁(上篇)

毛井及环县北的乡愁(中)

结婚、离婚与“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