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不断提升素养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质的提高过程。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教学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提高,使自己从一个教学新手不断向熟练阶段转变,甚至成为一个专家,以在追求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它又反过来促进教师形成强烈的职业情感、职业期待和职业承诺,在职业追求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

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学生的尊重,家长和社会的认同,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地位提高的过程。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其次,教师专业化成长也是教育本身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

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需要教师自觉主动地进行反思,学习,总结,自我提高。同时也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环境和客观条件。新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的载体。然而长期以来,课程的结构比较单一,课程的开发主要依靠少数专家,他们开发的课程在内在的学术性品质上可能是很好的,但就课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来说,他们是难以顾及的。

我校在开发、实施和管理校本课程过程中有如下做法:

1 聘请课程专家到我校讲学,与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新课程的实施、教材的使用、课程资源的利用、课程标准的利用等问题。让老师们通过与专家的对话提高自己,促进思考。

2 确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科组之间合作、学校统一领导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组织结构。

3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学生兴趣、地方特色和教师能力、地方优势等条件,形成多层次的校本开发体系,使学校校本课程呈现异彩纷呈的特点。

同时,学校还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要求教师分层次为学生提供各种个性化的学习辅导,这就促使老师们进行反思和调查,编写有针对性的辅导资料,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设中层生辅导班,临界生辅导班,尖子生辅导班,提高班等。这也是我校校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态。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上的独特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教师对知识的不断构建和重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校本课程开发注重的是开发的过程,而不是开发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也得以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如下意义。

1 教师的课程意识发生变化

长期以来,学校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有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事实上,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时要以学生为本,考虑课程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与发展;要求教师从既定课程的解释者与实施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意识。校本课程开发拓宽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2 获得了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

就教师的课程知识结构而言,除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新课改要求教师自己决定课程,也要对自己的课程负责。这不仅给教师创造了巨大的课程设计空间,客观上也要求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课程开发的能力。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通过对自己课程开发实践的反思,通过与课程专家的合作、与其他教师的协作、与学生的探究等,逐渐积累课程开发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3 培养了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促使教师必须打破过去僵化的、模式化的、习惯的教学方式,要求他们介入课程开发,把自己的实践知识与他人分享,与他人一起制作课程方案,一起对课程设计和实施活动进行评估等等。而“校本课程开发”运动为教师参与意识的培养、参与课程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课程专家、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员广泛参与,要求教师与教师及教师与课程开发的其他参与人员密切合作。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校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人员、教师与课程专家的专业对话,沟通协作,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在合作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 培养了行动研究能力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学者柯利尔和勒温首先提出行动研究,它是一种以“参与”和“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在同一情境中加以应用,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的探索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教师不断反思、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它遵循“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要求教师从课程的使用者转化为课程的创造者;要求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和学生,反思自身,还要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研究交往、协调的方法。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教学过程,从而发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教师为了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认识,就需要对课程开发过程不断地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由此可见,校本课程开发本质上就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教育行动研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要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本质上要求教师具有教育行动研究的素养。教师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情境的不断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只有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理念、能力与精神,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