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学习行书书法时从这三方面入手就会率真自然,与众不同

米芾是北宋时期与苏东坡、黄庭坚等都是很有影响的书法人物,但他与上述二人不同,米芾以书法为生命,'不入党与',政治思想上保持独立,由于他的母亲曾为英宗高皇后接生,仅凭这点关系,米芾在官场上做过一些小官,直到晚年时被宋徽宗任命为书画博士。米芾在书法史上的影响甚至超过苏东坡和黄庭坚,并有自己独立的书学思想,受到后世的垂青。

米芾的书法以率真自然为目标,8岁时学习书法,他初学颜真卿楷书,后又追学欧阳询、柳公权等唐人书法,年长后,米芾有了自己的书法思想,认为学习书法要高古、超妙入神,这才从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入手,并下过很大功夫,以致于人们认为他是'集古字'者,也由此可见,他的临摹水平还是十分高深的。

米芾书法的率真思想应重视执笔问题

在米芾的书法思想中,率真、意足、自然是他的最高、也是最朴素的主旨,他的书法以行书最为得行,并且在行书中更出色地表现了这种率真思想。在他的《自叙帖》中这样说到:

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

这句话是从执笔问题说起,他认为执时应当握笔要轻,握笔轻了,心手也就轻了,才能在更大空间用来'振迅天真',从而会产生出更多的'意外'。这种'意外'是酣畅淋漓的、天真烂漫的自然之气。米芾反对执笔时很用力的做法,他在《海岳名言》中说:

世人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

他强调写字时无须捉笔用力,如此以来,会使字'无筋骨神气',反而会破坏了书法中的'意'。

米芾书法的率真思想应当注意笔势

在米芾率真思想中,笔势问题是他经常所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笔势是由笔锋所产生的,而对笔锋的运用和理念的提出则是米芾的贡献。米芾提出了'锋势'的观点,是指笔画的趋向和质感,进一步延伸就是指笔锋在笔画中所呈现的形成、趋向和趣味。米芾在评价王羲之书法中的锋势时说到:

王羲之《桓公契羌帖》有开元印,唐怀充跋,笔法入神。

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行书帖真迹,天下法书第二,右军行书第一也。帖辞云:'羲之死罪,伏想朝廷清和。'锋势郁勃,挥霍浓淡,如云烟变怪多态。

从上述这段话中可以知道,米芾是一位十分细心的人,他对前人的作品观察细致入微,尤其是对他们运用笔锋的妙处看得仔细,使得笔锋所产生的笔势更加入神,这是他认为书法率真自然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后世学习书法的一个关键点。

另外,米芾认为故意藏锋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并不是书法中所有的笔画都要按藏锋来处理,他在《海岳名言》中说到:

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两立,丑怪难状。

'勾勒倒收笔锋'是指在书写中故意藏锋,这样的效果就是像'蒸饼'那样,使字像一堆'蒸饼',他举例字'普'字下面的一横就像一个人握着两个拳头站立,实在难看,究其原因,是过于藏锋,没有注意锋势,因此就失去了自然率真的感觉。

米芾认为,用笔上的出锋并不是要有一定的法则和模式,而是要灵活运用才行,但最高要求是自然率真就行。他在评价王夫之《十二月帖》时这样说到:

此帖运笔如火筋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从米芾的评价来看,王献之此帖并不是以锋势取胜,而是因为该帖笔纵字随,有天然之起,最终显示了王献之对书法率真自然的驾驭能力和高超的运笔水平,学书者应当在这方面注意才是。

米芾自然率真思想表现在对章法的处理上

书法中的自然率真不仅是用笔、笔势的问题,他还认为应当表现在整体章法和字形结构的安排上。他在《自叙帖》中用一个'三'字举例说明字内点画的处理对字形的影响,他说:

'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

他说一个'三'字,由于只有三个笔画,在书写的处理上,应当按照它的字形特征,使三个横画写得不同,它们有长短、姿态、轻重的不同,书写时就要写得不同,这样才能使这个'三'字出现自然天真的感觉。

对于书法章法的安排,米芾也有自己的深切体会与见解,在《海岳名言》中他是这样说的:

'石曼卿作佛号,都无回互转折之势。小字展令大,大字展令小,是张颠教颜真卿谬论。盖字自有大小相称,且如写'太一之殿',作四窠分,岂可将'一'字肥满一窠,以对'殿'字乎!盖自有相称,大小不展促也。余尝书'天庆之观','天'、'之'字比四笔,'庆、观'字多画在下,各随其相称写之,挂起气势自带过,皆如大小一般,真有飞动之势也。'

他说写字不要去刻意安排,而是要随着字形的大小来安排它们的章法,因为汉字的大小不同、结构不同,如果刻意使它们相互统一,肯定会失去自然天真的感觉,要按照'字自有大小相称'的原理去布置章法,这才是书法应当有的规律。

总而言之,米芾对书法的学习和研究是善于从前人的书迹中观察入微而来的,哪怕是用笔、笔锋和章法,尽管米芾的一生是以书画为生,但他的艺术成就带给后世的是书法中的率真自然思想,这也许反映了书法本来的面目——字趣、意趣,而不仅仅是写写字那么简单。

(0)

相关推荐

  • 怎样练好楷书

    楷书,是唐朝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名家辈出,作品精美绝伦.其中影响深远的便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楷书大家.楷书法度严密.笔力劲健.点画顿挫规整.其艺术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那怎样才能练 ...

  • 古人是怎样评判书法的?有哪些标准?米芾是这么做的

    书法是一代代传承而来的,但也在书法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建立了它的一系列评判标准,只要有了这些标准,才能为人们欣赏和学习书法建立起了好的秩序.古人对书法的评判标准有哪些?今天我们以北宋书法家米芾为例,说 ...

  • 独步天下的新形大狂草是怎样写出来的?

    狂草是书法王冠上的璀璨明珠,古今酷爱书法者无不心手向往.笔者为之奋笔了六十余年,早岁从王羲之草书入手: 草书首次面世是发表在<书法>杂志1989年第3期: 此后又于1993年3月9日在中国 ...

  • 学习米芾的行书书法,必须掌握好这6种笔画!

    米芾是北宋时期的一位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他的行书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种书体,大气开阔,逸趣横生,直击内心.明代庐州府同知刘师朱评价:清风灏气,至今袭人. 点画的特点 轻挑入笔.不论是点.横.或者撇等画, ...

  • UC头条:张旭光: 学习行书书法必须要经过这三种路径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又是草书的慢写.行书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使用的频率很高,但就书法来说,行书也是自有它的规律可言的.在历史上,人们普遍认为,王羲之是行书书法的创造者,因为他的行书代表着这个书体最具 ...

  • 学习行书书法必须要经过这三种路径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又是草书的慢写.行书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使用的频率很高,但就书法来说,行书也是自有它的规律可言的.在历史上,人们普遍认为,王羲之是行书书法的创造者,因为他的行书代表着这个书体最具 ...

  • 张旭光:学习行书书法必须要经过这三种路径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又是草书的慢写.行书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使用的频率很高,但就书法来说,行书也是自有它的规律可言的.在历史上,人们普遍认为,王羲之是行书书法的创造者,因为他的行书代表着这个书体最具 ...

  • 张旭光认为,学习行书,必须要经过三种路径,围绕王羲之的行书书法来学习,效果会很明显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又是草书的慢写.行书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使用的频率很高,但就书法来说,行书也是自有它的规律可言的.在历史上,人们普遍认为,王羲之是行书书法的创造者,因为他的行书代表着这个书体最具 ...

  • 学习行书书法,有“28字诀”,对照自己看看知道几个?

    中国的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艺术,其不单单拥有核心的笔法以及其他的诸多技巧,更为重要的是书法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哲学. 开国领袖的"毛体"草书,在书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

  • 哪些人的行书最好?如何学习行书书法?

    行书书法受到很多的人喜爱,因为行书既有书写的快捷性,也有行云流水般的书写感.可是对于一些爱好书法,想把字写得好看的人来说,有时学习行书也会出现难以下手的局面.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历史上有哪些人的行书是 ...

  • 学习行书书法,笔法是关键!

    所谓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即中国画特有的用线方法. 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峰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称为&quo ...

  • 学习文征明行书书法,应当掌握这三个方法

    书法史上,很多人都说写字能使人长寿,这个是有一定道理的,的确也有很多长寿的书法家,明代书画家.道学家.文学家文征明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生活到了89岁的高寿. 这个长寿年龄与书法活动有关,与个人修养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