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法国小说不推荐——今天的好文学在哪里

如题,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司汤达的《红与黑》、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的作品、莫泊桑的作品均有一个太过“法国”的特点——行文实在是太啰嗦、太啰嗦、太啰嗦了。人物的对话、情节的推进、各种环境描写、心理描写都是这个特点。我保证不是纯粹的书虫是看不下去的,所以对没看过的看官们不推荐法国小说。

这里引发出一个问题,文学作品一定有它的时代背景、时代特点也就同时具有时代局限性,真正能够做到跨越时代而价值不减的少之又少。

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改变一定会大大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反而是人与自己的关系千百年来变化不大),这些核心关系的改变势必会导致社会习俗、法律法规、人的价值观、道德观等一系列改变。这使得今人再看上一个甚至上两个世纪的文学作品时对其中的各种核心矛盾无法感同身受,收获的心灵震撼也就大打折扣了。比如如果今天再有如《基督山伯爵》(情节特别特别墨迹)那样的复仇哪用得着那么费事,亿万身家干就完了!请<电锯惊魂>里的约翰老爷子来,保证花钱少、效率高、手段残忍、足够出气。一句话总结:文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有些世界名著今天这个时代不看也罢。

那么今天的好文学作品在哪里?我们不是搞文学专业的,那些曲高和寡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去了解。我们就是个普通人,也有文学欣赏的要求该怎么办?答案就是:美剧、英剧(日剧也不错)。负责任地讲电影这个大范畴内,不管是好莱坞、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普通的中国人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电影也就基本上就这三种了)烂片的比例都是非常非常高的,超过98%的电影都是烂片,完全不值得看,剩下的2%是几乎没有文学作品价值而只是以视觉享受传达为核心的“大片”。

而美剧和英剧则不同,他们都是以剧本为最高要求(世界上最会写故事的人几乎都在美剧、英剧的编剧圈内;不光如此,近年来美剧、英剧的制作水平也都在显著提高,质量不亚于一般的电影;另外,美国的99%的好演员都在演电视剧,电影中只有明星没有演员;),必须是好故事才能一季一季地拍下去,这样的“好故事”就是当代的“好文学”(还不用看书,多好~)!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就简单了,你只要选大热门美剧或者英剧(或者日剧)准没错,即使不是大热门但是超过五季以上的质量也是一定有保证的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