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就看这6只基金了

最近股市挺平淡的。

涨吧,涨不起来。

跌吧,也跌得不彻底。

我看了一下几个宽基指数,上证50近60日跌了10.26%,沪深300跌了7.6%,中证500跌了1.31%,科创50跌了4.29%。

之前股市开始连跌的那段时间,我甚至还做了最坏的打算:假如2020年3月的系统性下跌再重演一次,这一次我已经做好了吸筹码的准备,不惧下跌。

嗯,所以这段时间,别人在着急的时候,我心情倒是挺平静的。

我觉得我就像一个打渔的渔民,熊市时播撒鱼苗,牛市时出海捕捞,既不适合放苗也不适合打渔的休渔期,我就慢慢充电,一边复盘一边研究,看看下一步买啥。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比如说,最近我在研究主动基金,已经提前列好了购买清单,等着回撤到位的那天,就能直接买进来。

这次我筛选出来的基金清单,都是我后期会考虑买的。

在这里提前跟你们分享一下:

说说我的筛选标准吧。

首先,我有一个硬性的筛选标准——

1. 基金经理,任职年限≥10年;

看我公众号的朋友都知道,其实我挺喜欢张坤的。

但是因为张坤的任职年限不满10年,所以这次我没把他考虑进来。

一开始我犹豫了一下:要是我把标准定得太死,因此错过了一些人才怎么办?

但张坤说过的一番话,让我决定坚持这个标准:

基金经理的职业与医生或许有些方面相似,都是理论和实战缺一不可的,都是需要不断积累、 同时知识复用性很高的职业,需要通过每天不断的阅读、思考、决策、纠错来完备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升自己决策的准确性。

由于从入行到成熟需要漫长的成长期,以及市场存在短期的随机性,我认为评价一个投资人至少需要 10 年的维度,才能平滑掉风格、周期、运气等方面的影响。

相比国际上不少有 30 年、甚至 50 年记录的杰出投资人说,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积累的。遗憾的是,这个过程并没有任何捷径,无法一蹴而就,认知水平是由过往所有的思考、实践和经验积累决定的。

坤坤也说了:一个投资人,至少要经历过10年的磨炼,才能真正成熟。除了时间,没有其他的捷径。

一两年的高收益,或许是运气好;

但如果十年以来,穿越牛熊,都能保持高收益,这就是真金不怕火炼。

2. 任职以来,年化收益率≥15%;

这个年化收益率,指的是复利率。

单看复利率,可能有人没啥概念,我换成单利你们就懂了。

如果十年的年化收益率是15%,那十年的总回报率就是404.56%,那平均每年的收益率,就是40.46%。

每年收益率40.46%,持续十年,这收益也算超神了吧?

当然,因为数据展示的只是总体的情况,丧失了很多细节,所以我进行了第二次人工筛选——

1. 统计了2011年以来,基金每年的绝对收益率;

通过比较基金的每年绝对收益率,可以初步看出经理的大概风格,比如说:

这个经理更擅长牛市进攻,获取超额收益?还是更擅长熊市防守,稳当抗跌?

在积极进攻/稳当防守的风格中,这个经理是什么水平,是top几?

2. 统计了每只基金的动态回撤情况;

虽然我们常说,只要相信这个经理,就好好拿住基金,不要因为一点回撤就不停上下车,只要扛住不卖,总有一天会涨回来的。

但是吧,如果真的等到了超大回撤那天,相信没有人会不慌的,假如买了100万回撤了50%,那就是浮亏50万,脆弱的基民很可能扛不住,就割肉了。

所以我会考虑动态回撤,历史动态回撤越小,就说明基金出现大回撤的频率越少,基民也能更容易坚持下来。

综合这些标准,最后我选出了6只基金。

简单介绍一下这6个经理吧。

根据风格,我把他们分成三派:进攻派、稳健派、防守派。

收益水平上:进攻派>稳健派>防守派;

抗跌水平上:防守派>稳健派>进攻派。

进攻派:朱少醒、冯波、刘彦春

朱少醒和冯波,都是纯粹的进攻型选手,牛市时收益很高,但不太注重择时和抗跌,所以熊市时一般跌的比较惨,动态回撤图也是大起大落的曲线,最大动态回撤曾达40%-50%,其中,冯波的波动,会比朱少醒更大些。

他们俩最大的优势是:任职时间最长,且一直保持高收益水平,不曾掉线。

刘彦春,虽然他也是进攻型选手,但他的稳定性会比上面两人好些,牛市时收益更猛,熊市回撤和动态回撤波动都要小一些。

稳健派:周蔚文、王健

稳健派的收益、风险水平,介于两者之间,收益要比过于防守的基金好,回撤又没进攻型的大,我觉得是一种很妙的中庸之道。

这个派别是我基于其他两派划分出来的,取两者的中间水平,所以我也不讲太多,等我讲完防守派你们就懂了。

防守派:董承非

之前我有篇文章介绍过董承非:董承非的基金被「定点核爆」,要卖掉吗?

他是一个很谨慎的基金经理,宁愿少赚点,也不要多亏,保证资金的稳定增值就够了。

这点在他的动态回撤曲线上完全体现了:

13年以来,最大回撤不曾超过30%。

跌的最惨的两次,也只是20%出头,一次是15年7月-16年7月(牛市后的股灾),一次是18年10月-19年1月(18年熊市的后期)。

关于董承非的控制回撤能力,我会比你们感受更深,因为在我筛选过的几十个优秀经理中,只有两个人做到了极致。

其中,董承非的收益能力,还比另一个人好很多(所以我无情的忘了另一个人是谁……)

嗯,以上6个经理,就是我在2021年会重点关注的对象。

因为他们管理的基金,持仓基本是相似的,所以我从中挑选了规模最适中的一只,不超过100亿最好,管理更方便。

以上这些,可以说是我在休渔期的准备工作了。

等到放苗期来了,基金跌够了,我就会把子弹都打出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