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水利”词源(寻古探源) 张景平

  中国的治水活动源远流长,治水活动常常以“水利”之名概括。“水利”一词可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到。

  公元前132年,自战国时代即屡屡为患的黄河在瓠子(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方)决堤。23年后,汉武帝亲临决口现场,指挥将军以下文武官员背负工程材料进行封堵,其中就有时任郎中一职的司马迁。这一特殊经历,直接促使他在《史记》中开辟《河渠书》一章,梳理自大禹到汉武帝时代,中华先民防治水患、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壮阔历史,并使用了“水利”一词。

  众所周知,现代中国的许多行业与学科名称,转译或借鉴自外来词汇。即便其词源来自古代汉语,古今含义大多已迥然不同,如经济、物理等。然而,“水利”一词,则与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的意义保持了相当的一致性。《史记·河渠书》记述的重点是西汉王朝特别是汉武帝继位以来的一系列治水活动,包括瓠子堵口、长安至潼关一线的运河工程、沟通汉水与渭水流域的山地运河建设构想、今山西西南部与关中平原东部等处的灌溉渠道建设等。司马迁以较详细的笔墨介绍了决策背景与建成后的实际效益:“自是(瓠子堵口成功)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司马迁时代“用事者”所争言的“水利”,其实包含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即以黄河干流沿岸为代表的洪水治理、以运河修建为主的河道整治以及以渠系建设为核心的灌溉事业。时至今日,防洪、河(航)道治理与灌溉,依然是现代水利事业的主要内容。

  早在司马迁之前,关于防洪、河(航)道治理与灌溉活动的文字记录,已见于各类文献中。防洪方面,春秋末期成书的《左传》记载,齐国在抵御晋国进攻时曾“堑防门而守之”,学者认为这里的“防”就是济水南岸的防洪堤坝。河(航)道治理方面,被普遍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尚书》,在《禹贡》一篇里记载了大禹疏浚开凿各地河道的情形。灌溉方面,《诗经·小雅》中的《白华》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一句,这里很可能是人工渠道的意思。文献记载,可与考古发现中不断揭示的中国早期治水成就的遗址、遗迹相互印证。在司马迁笔下,防洪、河(航)道治理与灌溉,三者统一于“水利”之名下,并由此赋予“水利”一词以明确的内涵,故现代中国水利行业长期把《史记·河渠书》作为“水利”一词的来源。

  在司马迁之后,“水利”一词的使用情况有所变化,在很多时候特指灌溉。如唐代杜佑编纂的《通典》中,于《食货典》下设有《水利田》一门,专门介绍历代渠道与灌区建设。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曾专门颁布“农田水利法”,此处“水利”亦特指灌溉。事实上,防洪、河(航)道治理与灌溉,往往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司马迁对此有清晰认识,故将三者统一于“水利”之名下。这与现代水利行业的有关认识极为相近。今日广义的水利事业与水利学科,更增加流域管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景观营造等内容,各分支内容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深入。可见,西汉时的司马迁在写作时已经既注意到治水事业内涵的丰富性,更注意到其内在的统一性。

  汉武帝时代的防洪、河道治理与灌溉工程,规模已经远远超过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早期水利工程,耗费的民力物力自然也变得巨大。司马迁意识到,水利事业可以给人民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收益,为此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水的“利”,既是指水作为资源的“利”,更是指治水活动带给国家和人民的“利”。

  今天,中国水利事业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这是中国治水历史符合逻辑的延续与发展。重温司马迁“水利”一词蕴含的深刻内涵,是有意义的。

  (作者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

.

(0)

相关推荐

  • 名家专栏■御史传史——白描《天下第一渠》连载之【上篇】第九章(郑国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两千多年的历史云烟,一条满载故事的大渠)

    魏锋专访  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御史传史 --<天下第一渠>连载之[上篇]第九章 文/白描 " 一个间谍,如何造就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一条疲秦大计 ...

  • 唐渠春柳:没有郭守敬,银川哪里会有此等美景出现,更不要说申遗

    一渠倾半城,秀水泽银川. -桂临塞上 银川春天的美,一半在唐徕渠. 唐徕渠以前属于银川城西外的一条灌溉渠,现在已经被纳入大银川的怀里,成为金凤区和兴庆区的界渠.有意思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从北京路的 ...

  • 河道内水陂、渠系涵闸改工程造技术指引

    河道内水陂.渠系涵闸改工程造技术指引 1 总体要求 (1)对于灌溉用水陂,不宜降低其陂顶高程,以免影响灌溉引流,改造措施主要为满足水陂的安全: (2)对于景观用水陂,在满足河道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 ...

  • 减灾文化 | 司马迁与“水利”词源

    中国的治水活动源远流长,治水活动常常以"水利"之名概括."水利"一词可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到. 司马迁与<史记>.(图片来源网络) ...

  • 水文化 | 司马迁与“水利”词源

    中国的治水活动源远流长,治水活动常常以"水利"之名概括."水利"一词可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到. 司马迁与<史记>.(图片来源网络) ...

  • 粤东古邑,揭阳寻古

    揭阳是粤东的一个地级市,潮汕三市之一,大概也是广东省最不起眼的地级市之一,因为一说到揭阳,似乎没有什么能让人联想到的.说来揭阳建市的历史不长,1991年底才撤县建市,目前下辖榕城区.揭东区.揭西县.惠 ...

  • 寻古洛阳城

    [耍家儿说第231期] 在洛阳行走,必须要有一颗谦卑的心,这里到处都有先民的足迹,随便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就有可能和历史上某个大事件产生联系,让你肃然起敬. 前段时间小浪底调水调沙,墨格传媒派出摄制组前往 ...

  • 淮安寻古

    淮安位于南台岛北端,最北有一处沙滩石坝伸向江中,将闽江一分为二,右侧称为白龙江,左侧称为乌龙江.滔滔江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 淮安位置图 乌龙江和白龙江的分界石坝1 在石坝上远眺淮 ...

  • 大辽河上之一—三岔河寻古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1982年4月28日6.30,十八岁的我和父亲一行人从江汉油田经北京,乘火车抵达沟帮子火车站,踏上辽河这片黑土地.从此,他乡是故乡,至今已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犹记 ...

  • 北京中轴线上寻古狮

    在我国古建筑的大门口,通常会有一对石狮子.它们一公一母,威严庄重.狮子并不是中国本土动物,而是来自于西亚.非洲.那么,狮子为何会成为古建筑的一种身份符号呢? 早在汉代,黄河流域的中原人就向西探访交流. ...

  • 今日盛泽,要寻古访旧也不容易了

    寻古访旧虽不易,但总得将我所知道的盛泽名字的古之由来先梳理一下:清乾隆<盛湖志>有载:"盛泽古名合路.因春秋间吴越相争--盛泽与黄溪皆边城之地,可为吴,可为越,难为分析,故名合路 ...

  • 【北京诗词】No.61333期B版||​开心幸福自己寻 作者​:张红粉

    北京诗词 欢迎您的阅读 <北京诗词>属于新古典主义诗词流派,主要发布古体类型的诗词(含仿古体诗词)和现代诗,兼发优秀的现代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纯文学作品!我们希望大家能努力研究继承古体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