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李冬花:一碗玉米面饸饹

(0)

相关推荐

  • 对56位80岁至101岁老人的养老方式调查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有百花,夏有热浪,秋有果实,冬有白雪.生老病死,人人都会老,这是大自然规律.当前主要有哪些养老方式呢?最近在我小区,对一些老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访问感到很亲切,深受启发. ...

  • 「抗战题材系列小说」李英利|周庆奎的婚事

    作 家 新 线 干 HAPPY NEW YEAR 周庆奎的婚事 一   以试制"土地雷土炸药"成功的周庆奎,而驰名晋阳区,并且狠狠地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嚣张气焰. 其貌不扬的周庆奎 ...

  • 孙女的“杀手锏”。除夕下午,在儿子、儿媳...

    孙女的"杀手锏". 除夕下午,在儿子.儿媳和孙女的再三相邀之下,我们老俩口来到儿子家中过年. 临来之前,我俩就商量好了,只在他们家住一晚,初一午饭之后就回自已的家. 儿子和儿媳都很 ...

  • 桃花塆的外姓人刘大爷江大婆老俩口(远去的岁月之四)

    桃花塆院子和所在的生产队一样,是袁氏家族的大本营.上世纪七十年代,院子共有八户人家,就有七户姓袁,只有刘家一户外姓.一个生产队也只有三户外姓,刘家.江家和李家.而李家其实只有一个人李永久,没结婚成家, ...

  • 呓语城市化进程中的民间忧伤

    昨天冬至,也是西安市红色雾霾告警学生连续停课的第二日,浓霾锁城中厚厚的灰度直让人压抑而略感窒息,不期想今晨却早早地有了些阳光,让心情也顿时豁然开朗,从凤城五路挤地铁至五路口,一路都是挟裹在人流里穿行, ...

  • 大荔收藏家李冬花的收藏情缘

    大荔收藏家李冬花的收藏情缘 文/李冬花 3O年前的我,从知识到个人容颜的变化,是今非昔比了."观古博今"是书法艺术家,任进发送给我的4个字.有人说,我是在抢救文物,传承传统文化.我 ...

  • 【大荔文苑】王成:一碗豆子稀饭

    一碗豆子稀饭 文/王成 小时候,家里总是豆子稀饭.自己家里产着豇豆,大锅熬饭熬到火候.一切都是完美,甚至燃料都是植物杆:棉花杆.玉米杆,有时也用干花生壳.北方人不大吃米,那时也没有售大米的.大米也不顶 ...

  • 【大荔文苑】李冬花:岁月的礼物

    文化的积累点点滴滴,心境的成长一日千里. 昨天,我们是风华正茂,八九点钟的太阳.今天是岁月的洗礼,博阅读万卷的成熟和沉稳. 当提笔写每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都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渊源.虽然说岁月给我 ...

  • ​【大荔文苑】李冬花:颗颗小金花

    初夏的一天,我和友友们去陕西大荔县张家千亩枣园采风. 当我们走近一眼看不到头的枣园时,枣花香扑鼻而来,环境负氧离子充足,给人一种爽的感觉.大家不时地拿起手机拍照,绿油油的枣叶旁金灿灿的小黄花多么迷人, ...

  • 【大荔文苑】李冬花:铁蛋家的好日子

    我巷子的铁蛋日子甜如蜜.人人都羡慕.铁蛋俩口子平时吃的穿的都能让人猜几分家里的经济情况.这是铁蛋和媳妇把两个女儿供进大学门的成绩. 前十年铁蛋和爱人栽了近四十亩温棚冬枣,买了经营管理的一些书籍,安时除 ...

  • 【大荔文苑】李冬花:端午情浓粽飘香

    昔日的时候过端午节快乐时光已经离我很遥远了.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母亲给我耳朵.鼻子下面擦擦熊黄,怕夏天睡觉了耳朵.鼻子上爬小虫子.母亲给我过节把头发梳的光光的,从家里的后院给我采下一个盛开的红石榴花, ...

  • 【大荔文苑】李冬花:三八节里忆母亲

    临近"三八妇女节",这是一个赞美伟大的女性的女日子. 从古至今,才女无数.南宋杰出文学家李清照,开创"婉约词派":出塞和亲王昭君,维护汉匈出境几十年的稳定:&q ...

  • 【大荔文苑】李冬花:难忘的除夕夜

    小时候除夕的晚上,我们姐弟五个都围在一张桌子,妈妈和爸爸为我们煮的一小锅大红枣,汤圆和几个热乎乎的可口菜,我们全家人很高兴快乐地在吃"年夜饭". 吃饭的除夕夜,爸爸给我们每人发两元 ...

  • 【大荔文苑】李冬花:我是箭,父母是弓

    我是箭,父母是弓 文/李冬花 记得我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爸爸问我:"女儿,你以后想当什么?"我第一个决定,想当一名女兵.因为我喜欢绿军装,更羡慕帽子上的五角星和鲜艳的红领章,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