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混沌磁场 第六节 月球的形成与史前大洪水

月球的形成与史前大洪水:

通过使用三元平衡定律来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也许会得出很多不一样的科学结论。前面通过三元平衡定律对地球磁场的形成,以及地球磁场的一些特征,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和推论。那么可不可以通过三元平衡定律,对月球的起源和形成进行一些分析与推论呢?其实三元平衡定律对推论天体的形成,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天体,不过对于像月球这样一个还能明显看出趋同效应的天体来说,却是比较的适用。

当外部能量加入到三元平衡系统时,三元平系统的平衡关系就会一下子被打破。这时就会有两种情况发生,第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三元平衡系统对外释放相等的能量,使三元平衡系统重新回到原来的那种稳定的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三元平衡的能量溢出效应。第二种情况是,这个三元平衡系统寻找另一个新的稳定的平衡状态,来包容这个加入的能量,但这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的过程,这种情况叫做三元平衡定律的趋同效应。

但是在复杂而混沌的三元平衡系统中,当外部能量加入时,其实这两种效应都会同时发生。就是当外部能量加入时,这个三元平衡系统会对外释放一部分能量。而另一部分多出的能量,会通过系统寻找另一个新的稳定的平衡状态,来包容这部分能量。

当月球突然加入到地球的轨道时,这两种效应其实会同时出现,三元平衡的能量外溢效应,是相对较短时间内出现并消失的。而三元平衡定律的趋同效应,则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

根据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方向形成的平面(赤道线)存在比较大的夹角的特征。可以证明地球与月球等卫星共同组成的这个系统,还没有到达最终的稳定状态。也就是说还存在三元平衡定律的趋同效应,月球的公转轨道还处于趋同的过程中。

因为月球相对地球的公转,会产生一个对应的磁场,而地球的自转,也会产生对应的磁场。由于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方向形成的平面(就是赤道线)存在夹角,就说明这两磁场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而这两个磁场之间形成的磁场力,就会促使这种情况发生改变,最终使这个夹角接近于零度。

地球是太阳系这个三元平衡系统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同样不应该存在如此大的夹角。地球的公转会逐渐形成地球的自转,正常情况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轨道应该比较接近于同一平面上。

由于地球公转速度为29.783km/s,这也是地球整体的运动速度。而地球在赤道的自转速度大约为0.465.2km/s,所以地球自转产生的整体速度,应该大约为0.147km/s。所以地球公转对地球自转角度影响的作用力,大约是太阳自转对地球自转角度产生改变作用力的200倍左右。

所以如果地球不受到其他天体对自转角度影响的话(当然也包括距离地球较近的行星自转对地球自转角度的影响,这其中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是木星),自然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夹角,理论上来说应该会非常小。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轨道之间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夹角。那么这个夹角是如何形成的?这个比较大的夹角可能和外来的某个能量的突然加入有关。根据三元平衡定律的能量趋同效应可以推断,这个外来能量可能和月球的起源有关。

在世界各地的远古传说中,都有很多关于“大洪水”的故事记载。同时在更远的古代的故事中,虽然有大量关于太阳的神话故事,却几乎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而出现月亮的记载和神话故事,相比于太阳的记载却要晚的多,几乎都是在“天地分离”、“大洪水”之后,才有的关于月亮的记载和神话故事。

其实很早就有不少的线索,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月亮的出现可能和史前“大洪水”存在某种关联性。如果利用三元平衡定律,以及能量外溢效应和趋同效应去分析。就如同开启了一个拼图的游戏,散落的拼图碎片记录着整个月球的历史和形成过程,只要我们用三元平衡定律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接在一起,或许一切就会真相大白。

我们先来一个假设,假设远古时代天上没有月亮,那么形成月球的可能情况会有几种呢?现在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分别有“分裂说”、“同源说”、“撞击说”、“核爆炸说”、“俘获说”等。在这些假说中除了“俘获说”和“撞击说”之外,其它的说法都存在一定的科学漏洞,这里暂时不一一进行反驳。

在这里我们主要通过三元平衡定律来论证“俘获说”。“俘获说”认为,月球曾经是一个独立的行星,这颗行星的公转轨道的某一个位置和地球公转轨道的某一个位置很接近,地球和月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过程中,在某个时间点两颗星球同时处在彼此最接近的轨道位置。这时地球与月球之间相互间的引力非常巨大,这种巨大的引力,导致了两颗星球相互俘获了对方。由于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的多,所以月球成为地球的一颗巨大的卫星。

然而这种月球成为地球卫星的过程,正是一个稳定的三元平衡系统被打破的过程。被打破的三元平衡系统,会立马会通过能量外溢效应和趋同效应,去建立一个新的稳定的三元平衡系统。

根据月球正面和背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月球的正面有一个月海,月海就是月球上的一处低洼地带,总面积大约占全月面的25%。在月球的背面则分布在大量的陨石坑,而在月球的正面则很少。这其实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现象,关于这个现象,其实正好可以证明三元平衡定律给出的解释。

当地球在俘获月球时,因为两个天体轨道的最近的地方实是太近,以至于地球与月球在最接近的地方,直接发生了“软碰撞”。“软碰撞”就是说月球擦着地球的大气层掠过,月球接触地球大气层的一面的陨石撞击坑,因为和地球大气层的摩擦而被削掉,同时削出一片低洼地带“月海”。

关于月亮的记载和神话故事,几乎都是在“天地分离”、“大洪水”之后才有的。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有一个“女娲补天”的故事,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就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

故事内容大概如下:“相传远古时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灾难。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在这则故事中明显记载了大洪水,但是什么是五彩石呢?五彩石既然补在了天上,就是说当时的人们一定是看到了天上的“五色石”。所以这个“五色石”很有可能就是这场灾难之后天上出现的月亮。

如果月球从地球大气层中擦过,由于地球大气层和月球的摩擦,导致月球岩石的爆炸和散落,必然会导致出现一片末日的景象,这种景象就如同天塌地陷。而月球因为与地球摩擦产生的高温,就有可能导致月球的一面在高温的影响下,出现一段时间内的极富变化的斑斓色彩。

关于大洪水的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一辆装着一盆水的汽车,以绝对平稳匀速的速度行驶,因为没有颠簸震动、加速或减速,车上盆子中的水不会出现任何的波浪。但是这时一个人突然从某处跳到车上,一瞬间汽车会因为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而发生速度上的改变,这时盆子中的水就会一下子浪的到处都是。

其实围绕太阳公转没有月球的地球,就好比那辆绝对平稳匀速行驶的汽车,车上的那盆水就好比地球上的海洋,而跳上车的不速之客就好比是月球。当月球一瞬间被地球俘获的时候,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以及短时间的公转速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天体围绕太阳的运转速度本来就非常快,当地球和月球因为相互间的引力,形成相互间的牵引力时。地球平稳匀速的运行,就会变成一段时间内的加速或减速,这种地球突然获得的加速或者减速,就会导致海洋中的海水在惯性的作用下形成滔天巨浪,形成史前大洪水。

正是因为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和地球自转存在很大的夹角,所以可以断定月亮形成的时间并不长。因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是一种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运动,会形成一个相应的磁场。而地球沿赤道方向自东向西的自转,也是一种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运动,而两种运动都会形成一个相应的磁场。

正常的情况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的朝着同一个方向重合叠加(三元平衡定律的趋同效应),最后到达一个系统的最稳定的状态。正是因为现实情况中不但没有重合叠加,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夹角,所以就足可以证明月亮的形成时间一定不会太长。

再加上地球的自转又与地球的公转轨道存在一定的夹角,也就是说当月球成为地球的卫星之时,由于月球的突然加入到以地球为中心的三元平衡系统时,将原本的稳定状态打破。这个原本稳定的状态,至少包括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轨道接近平行。

月亮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大洪水和天塌地陷的灾难,就是三元平衡定律的能量外溢效应。原本月球携带的这部分能量,只是部分加入到以地球为中心的这个行星系统当中,但是多出的能量,却直接导致了另一个地球生态环境系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最后导致地球生物个体的死亡等。

这种从大系统的局部,然后逐渐向其它小系统扩散能量,最后影响小系统的平衡,使小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就是三元平衡定律的能量外溢效应。

(0)

相关推荐

  • 两颗星球条件相似,生命却不能同时诞生

    著者:余生 @太空生物学 / @天体生物学 事实证明,宇宙的押宝是成功的,生命就是在这两个几乎是双胞胎一样的星球当中的一个诞生.但是,既然两颗星球的条件如此相似,为什么生命只选择了地球而没有选择金星呢 ...

  • 为什么月球要悄悄离开地球呢?

    一年四季,月球都围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着.不论月亮是圆的还是弯的,它始终以同一面朝着地球.这是因为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都是273天.只有当月球转到离地球最近的时候,它公转和自转的速度才会稍微不同,只有在 ...

  • 第三章 混沌磁场 第十一节 磁场的力学特性

    磁场的力学特性: 在前面一系列的讲解中,大家大概已经总结出了,磁场的一个基本特性,其实就是力学特性.磁场的这个特性最基本的表现就是磁场力,还包括两个以上磁场叠加产生的复合磁场力. 因为两个电磁波形成的 ...

  • 第三章 混沌磁场 第十节 三元平衡系统的内阻现象

    三元平衡系统的内阻现象: 在<三元平衡系统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中,我们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完全不受外力作用而匀速运动的物体,会在惯性的作用下保持直线运动,但这种运动的速度 ...

  • 第三章 混沌磁场 第七节 引力波

    引力波: 通过三元平衡定律对于引力的解释,知道引力是由混沌磁场形成的混沌磁场力.那么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又是怎么回事呢? 爱因斯坦认为天体巨大的引力会导致时空的弯曲,而天体的运动必然会 ...

  • 第三章 混沌磁场 第五节 地球与磁场

    在证明物体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运动产生磁场中,证明了运动会导致物体混沌磁场(万有引力)出现一定规律的变化.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物体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运动,会导致引力(混沌磁场)形成相对规律性的磁场. 地球 ...

  • 第三章 混沌磁场 第四节 ​磁场与天体运动

    在前面的内容中,讲到物体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运动,会导致混沌磁场出现规律性的变化,混沌磁场规律性的变化就会产生出一种规律性的磁场.这就是由运动导致的混沌磁场,呈现出相对规律性的结果,产生这种规律性的磁 ...

  • 第三章 混沌磁场 第九节 三元平衡系统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

    三元平衡系统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 其实物体的惯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三元平衡定律的能量溢出效应,通过对能量溢出效应的讲解,可以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物体的惯性. 静止的物体其实就是一个稳定的三 ...

  • 第三章 混沌磁场 第二节 运动与磁场

    虽然通过三元平衡理论的推导,得出了混沌磁场就是引力场的结论,那么如何能够证明其结论的正确性与否呢?我们其实可以按照三元平衡理论推导出来的这个结论,将物体想象成是一个由无数个电磁波在一定空间的范围内的叠 ...

  • 第三章 混沌磁场 第一节 复合磁场与混沌磁场

    除了电磁波之间单一的磁场会产生磁场力之外,在上一章的<静电感应>中,我们介绍了在三元平衡系统中的磁场力对外产生的作用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复合磁场力",另一 ...

  • 第三章 混沌磁场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电磁波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三元平衡系统,会在三元平衡定律的作用下,两两结合形成一个更复杂的三元平衡系统.在一个由物质构成的宏观世界里,混沌的三元平衡系统下套着另一个三元平衡系统,另一个系统中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