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里最早的共产党员,曾被列宁3次接见,不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相关推荐
-
上山与下山的辩证法
上井冈山,是为了保存力量:下井冈山,是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两者从思维方式和思想路线来说,体现的都是科学决策的结果.实事求是的要求. 井冈山上有一处碑林,碑上均为老一辈革命家.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以 ...
-
历史不会忘记 ——纪念刘泽荣 || 张维舟(河南)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历史不会忘记 --纪念刘泽荣 文/张维舟(河南) 编辑/落英小桥 人的记忆很奇怪,有时近期身边的事情转身就忘了,可偏偏有的事情过去了几年甚至几十年却还记忆犹新.经常有人见面 ...
-
中共建党经费来源探秘【2】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 诚如胡适所述,北京同人此时聘陈独秀在上海专任<新青年>编辑,并每月从编辑部用度中划拨编辑费100 元作为陈氏的收入.1920年12 月,陈独秀赴广州前,特为致函北京同 ...
-
百年侨事:这两名中国人,为什么能列席共产国际成立大会?
中国侨网6月10日电 题:百年侨事:这两名中国人,为什么能列席共产国际成立大会? 1919年3月的一个晚上,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灯火通明. 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50余名代表聚集在一起, 举行了共产国际第一 ...
-
《1921》让百年前的“青春”有了清晰的画面
100年前,有一场隐秘会议,在上海法租界召开.这是一次智慧.勇气与意志的比拼,这是一支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创业团队". 100年前,有一群青年满怀理想和壮志,在国家和民族的危 ...
-
播放一百多年前共产国际首届大会录像各国共产党创始人代表参加
播放一百多年前共产国际首届大会录像各国共产党创始人代表参加
-
世界历史大事件(1)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
提起"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许多人可能都不会感到陌生.历史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共产党常常又被称为布尔什维克.那么,布尔什维克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呢?要讲清楚它的来龙去脉 ...
-
杨明斋的两次返乡探亲
杨明斋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上海机器工会的筹建者之一,为党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被周恩来誉为"忠厚长者". 杨明斋,原名杨好 ...
-
1920年,罗素启程去了一趟俄国,与列宁...
1920年,罗素启程去了一趟俄国,与列宁等人长谈,亲自了解到俄国情况的罗素认为,俄国理论有两大谬误:一个是人性上的,一个是理论上的. 人性是自私的,但集体主义要求大公无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人性可以 ...
-
军事顾问还是“太上皇”?“独立房子”的主人李德到底是什么人
在中央苏区瑞金沙洲坝一片开阔的稻田中,孤立地坐落着一座房子,那里戒备森严,住着一位当时决定中央红军命运的人物. 由于这座房子孤零零地矗立于旷野中,非常显眼,因此人们称它为"独立房子" ...
-
揭秘|唯一获得列宁亲笔批示并签名的中国人是谁?
这是一份珍贵文件的复印件,上面有列宁的亲笔批示和签名,它陈列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旅俄华侨纪念馆内. 这是由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发给旅俄华侨的身份证明文件,文件的持有者叫刘泽荣. 列宁在看到这份打印的证明文件 ...
-
伏特加与红茶,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土耳其茶文化系列 一杯茶里看见一个国家的兴衰 前情回顾 土耳其作为世界上最爱喝茶的民族,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爱喝茶习俗中挖掘很多值得探讨的故事.小约曾提过,本来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帝国是最喜欢喝咖啡的,但因 ...
-
“毁誉参半”陈独秀:一生为国家兴亡而奋斗,当今盛世如先驱所愿
1942年的5月27日,四川江津(今为重庆江津)的一个小村庄中,一个老人在贫病交加之中停止了呼吸.这个老人,叫陈独秀,那个在后世毁誉参半,留下无数传奇的陈独秀. 陈独秀"独秀"这个 ...
-
瞿秋白被捕后壮烈牺牲,杨之华:我忘不了秋白,怎么能接受别人?
1935年6月18日,是瞿秋白英勇就义的日子.这一天,瞿秋白走出牢狱的大门,来到中山公园八角亭,这这里,敌人为他准备了一顿饭,也就是杀头饭. 当时瞿秋白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 ...
-
北方往事:“红色通道”寻访记|瞿秋白:在哈尔滨闻到共产党的空气
编者按: 这里,是百年中东铁路的交汇点: 这里,是中国工运接触共产国际最早的地方: 这里,是中共在东北建立第一个党组织的城市: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通过中东铁路的传 ...
-
浴火重生之前言
前 言 一个国家的更迭一般有三种方式,改革.革命和战争.沙皇俄国自1905年至1917年的短短的十二年里全部都经历了,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首先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失败后,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设立了国 ...
-
【共产国际宣告成立的时间】世界无产阶级的又一国际组织
在第三国际会议上的列宁 由于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参加第二国际的22个国家的27个社会党和工党,逐渐形成为左.中.右三派.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国际便因内部极大的分歧而宣告解散.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