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解方用药篇(2)

(0)

相关推荐

  • 桂枝二越婢一汤计量考证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此方由桂枝汤与越婢汤两方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解方用药篇(1)

    上篇 人之经络,不外一表二里.察一表,则为太阳,察二里,则为阳明和太阴,起于诸条经络,以此而傍身.知人之经络,不明一表二里,知为暗,用其药,必不见效,究其原,经络属性不明.知人之经络,非熟读经书而明: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医理---医家篇

    上篇 中国文化始自阴阳五行,后出易,医,道,儒,墨五家:医乃中国医学,即为医家,以博览群书为机要,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察天地阴阳之事务,辩于天之六气,通于人之六经,行用于药物,成医家之路,中国医学之本原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佐药篇---6(补录)

    四十六黄柏 黄柏,苦寒之性,入足厥阴肝.足太阴脾经.泻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利下重,理黄疸腹满. {黄柏汤} 黄柏半两,阿胶半两,黄连一两,栀子一两 黄柏以苦寒散太阴之湿,其力尤为专也.巳土既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三问篇

    中国药学,以药性五味而归五脏,福佑五脏之气血安然,人自康泰.以药物讲其五行,为刻舟求剑之法,不可用也.药物药理,归于五脏,解于中州运化,察以气血营卫,则阴阳可化,冲气可养,五行可化.药物者,何必寻求千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异变篇

    中国医学源自阴阳五行,医道之用,是以有<黄帝内经>之经典,医道之行,则有<神农本草>之法式,医道之思,则出<难经>之问,医道体系之楷式,则以<伤寒杂病>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女科篇

    上篇 中国医学,分科以四,一为养生保健,一为外伤骨科,一为针灸推拿,一为医药,统以易学之用,分四科是以固然.后世学识不明,徒自分科以细,名利之纷纶,非得以医道之本也.医药之所属,医理行用达阴阳五行之运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4)

    十桃仁 桃仁,苦辛之性,入足厥阴肝经.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癥瘕.通润结躁,清化脓血. {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 桂枝二两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桃仁,以木气之精,克杀恶血,苦以阴行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3)

    七茯苓 茯苓,甘平之性,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安悸动,消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中用,崩漏遗带之需备,气鼓者通,水胀者灵. {真武汤}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5)

    十三枳实 枳实,苦寒之性,入足阳明胃经.泻痞满而去湿,消陈腐而还清.破结气,消坚积,泄湿热,除火邪,结胸痞满,痰癖症结,水肿胁胀,胸腹闭痛. {枳术汤}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枳实薤白桂枝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