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做到在2013年买入贵州茅台,并一直持有至今,获得800 %收益的....
这是黎歌笔记的第84篇推送
全文约3000字,读完约10分钟
各位朋友好,今天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系列的第2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易方达张坤。基金经理是A股市场上最优秀的一波投资人,幸运的是,现在不少基金经理都会做直播,或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与投资者分享他们的洞见。他们的分享比网上很多付费财经课程干货多了,重点还是免费的!黎歌将广泛收集明星基金经理们的访谈和直播资料,并加以自己的理解,以飨各位读者。让我们一起吸收基金经理的智慧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增强投资本领,赚更多的超额收益!

01
张坤从2012年9月末接手管理“易方达中小盘”,茅台从2013年二季度现身其第二大重仓股,之后便从未离开过其前十大重仓股名单,易方达中小盘也是唯一一只连续28个季度在前十大重仓股中持有贵州茅台的公募基金。
2013年年中以来,贵州茅台涨幅超过800%,在这7年的历程中,茅台也曾受累于三公消费禁令、白酒行业塑化剂风波、股灾等因素多次出现大幅回撤。

在一次采访中,张坤曾提到,2013年他刚买入茅台后,茅台就跌了30%,他当时顶住很大的压力与市场对抗,继续加仓。下图是茅台2013年的股价涨势,这一段下跌历史放在上图中已经被压扁得看不出来了。

2013年白酒行业发生了什么呢?时间拉回到2012年底,白酒行业爆发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事件一出,整个白酒行业皆蒙尘。雪上加霜的是,中央还出台了“八项规定”,严控“三公消费”,当时政商消费占到了白酒消费的一半,相关规定一出,白酒行业的需求出现断崖式下跌。从下图可以看到,即使作为行业龙头,茅台的营收也受到较大影响,从13年开始进入了增速低谷…

为什么张坤敢于在13年,白酒行业的黑暗时刻,开始布局茅台呢?他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茅台在2013年遇到的问题是需求侧的断崖,但在供给侧并没有人替代它。它还是中国白酒的第一品牌,这件事是没有变的,很多人没想过这一点。大家想的是,三公需求占一半,这种需求没有了。如果只看一年,这是对的,是核心矛盾。但如果看十年,这就不是核心矛盾,公司好不好才是核心矛盾。”
“我不在意需求的周期问题,包括去年白酒需求放缓很多,它是经济下滑带来的需求侧变化。我只要确定供给侧永远是这几个玩家在,需求侧只是一个周期的波动,长期仍然是波动向上的,而不是一个结构性向下的变化,就行了。”
看到这里,我醍醐灌顶,我在《白酒股为什么那么牛?未来还能继续牛吗?》一文里写过,高端白酒销售半径大,年份越久越值钱,还具有社交品和奢侈品的属性,消费者对高端白酒的价格很不敏感,是个能赚钱的好行当!而张坤这几句话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高端白酒不仅是个赚钱的好行当,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式别人很难复制,没办法进去分一杯羹!
近些年,高端白酒市场格局已经非常稳定,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三足鼎立,很难有新进入者去分一杯羹。所有人都知道茅台,成本50块一瓶的酒出厂价969块。赚钱吗?赚。羡慕吗?羡慕。你去复制一下试试?根本无处着手…

为啥茅台如此难以复制呢?要想做高端消费品,最重要的就是品牌,品牌的背后一定是要有品牌故事的,这样才能让消费者觉得倍儿有面儿。茅台的品牌故事可谓是源远流长,逼格满满了。简单为大家列几点:
茅台酒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5年茅台古镇一带产出的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茅台酒获得了金奖,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此后,茅台酒继续多次独揽国内国际金奖。
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深受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喜爱,周恩来总理更是倾力推荐,茅台酒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扮演了亲善大使的角色,成为了东方文明古国的象征之一…
总而言之,茅台作为“国酒”绝非浪得虚名,茅台的品牌历史为茅台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护城河。培育一个品牌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基本可以预期,未来二三十年,高端白酒市场的主要玩家还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其他企业看着茅五泸赚钱,享受消费升级的红利,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02
我们从贵州茅台的例子发散一下,可以看到张坤的重仓股基本具有与茅台相似的特点,那就是在赚钱的行业里,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公司。什么叫很强的竞争力?那就是自己很赚钱,别人还没办法进入分一杯羹。茅台的超强竞争力来自它的品牌历史,接下来我们简单看看张坤其他几只重仓股,它们的竞争力里来自于哪里呢?

华兰生物和天坛生物,都是从事血液制品研发和生产的公司,血制品也是很赚钱的行业,ROIC可以达到20%左右,而2001年之后,国家就没有新批血制品企业了,其他人没办法进去分一杯羹,这两家公司的竞争力可以说是来自于牌照的力量。
上海机场,上海唯二的机场,壁垒显而易见,毕竟不是谁都能去修一个机场。核心问题在于,机场一般被视为公用事业股,属于重资产行业,在这样的行业里,上海机场为什么会是一个赚钱的好公司呢?张坤对于上海机场生意模式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绝!
在张坤看来,上海机场更像是一个互联网平台,是一个流量提供方,类似于微信,并且上海机场的流量变现模式是非常好的,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上海机场流量变现相对容易。在机场这么一个封闭无聊的环境,人会比较容易东逛西逛、东看西看,并产生强烈的购物冲动。很多商家都想把客人引流到自己这里,让客户不要走,而机场零成本就可以做到这件事。购物(包括免税业务)和广告也自然成为了机场非常好的变现方式…
上海机场的流量是非常优质的、经过筛选的流量,单客变现价值很高。上海机场拥有国内机场中最高国际旅客占比,2019年上海机场占总旅客量的50.6%,远高于首都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的 28.1%、25.5%、11.2%。国际旅客的人均消费能力更高的,单客变现价值很高。
所以说,上海机场作为一个优质流量的提供方,基本是可以躺着赚钱了...
张坤在2016年下半年买入上海机场,并一直持有至今,当时上海机场股价大约25元,目前股价72元,不到4年时间,涨了190%... 从上海机场的财务报表来看,确实也可以看到上海机场的营收构成在近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免税收入(机场免税店收入)逐步上升,目前已经占了半壁江山,不得不佩服张坤的眼光...

受篇幅限制,其他重仓股就不一一分析了。每次写文章,篇幅一长,后台数据显示的阅读完成率就会降低,大家还是喜欢看一些短平快的内容。如果你是认认真真看到了这里,那让我们干一杯,写这个系列的文章让我自己收获挺多的,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重要声明:本系列文章是为了学习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不代表推荐其管理的基金,大家在选购基金时请慎重!
闲扯两句:之前有朋友问,张坤的换手率这么低,买入一只股票就拿好几年,那我们为啥还买他的基金,不如直接照着他的重仓股买股票。买入一只股票,拿住不动,其实很考验一个人的定力,也很考验一个人的眼光。“拿住不动”要比“频繁交易”难多了,我们常说做什么不难,不做什么才难。投资是逆人性的,而反复买卖交易才是顺人性的。只有当我们对一家公司足够了解,才有拿住不动的底气,否则跌个30%,或者涨个50%,就会忍不住卖掉...
黎歌撰写本文时学习和参考的原始材料如下:
2018-08-10 易方达张坤:价值投资适合中国国情
2019-07-12 易方达张坤:耐心的力量
2019-10-14 易方达张坤:“乌鸡变凤凰”的故事在资本市场概率很小
2020-03-02 小雅深访 | 易方达张坤最完整投资思路:至少应跟全市场对抗过两三次
2020-04-02 晨星奖对话之一:激进配置型基金奖得主易方达基金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