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5)——谁是救助者(下)

(0)

相关推荐

  • 陈玉霞:生活就是这么真实!

    残疾人入户散记 在一个屋子呆得久了,该去别人的房里看看.一条路太熟悉了,换条道走走,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平时只在办事的大厅看着人来人去,各办着各的事,没有深入的交流,只有程序化的流程,日子云淡风轻地过 ...

  • 所谓残疾,其实只是个数学问题

    你是否能保证自己永远不是"少数派",是被孤立.歧视.剥削的对象? 答案恐怕难以是绝对肯定的. 在国外关于social model of disability的研究中,我看到过这样一 ...

  • 越走越偏的“99公益日”,送你一朵“小红花”就能救助自闭症群体?

    仿佛一夜之间,公益成了人人都可以完成,人人都能够为特殊群体奉献爱心的易如反掌的举手之劳. 可是,当翻开这些"99公益日"需要为你送一朵"小红花 "的急功近利和越 ...

  • 残疾人群体将迎来一系列利好消息

    [本报讯] 4月21日,记者从2021年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各项社会保障政策,通过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助残助学补贴等一系列举措,着眼满足残疾人 ...

  • 社工如何做好“残障服务”?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要建勇     单位 | 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见到了太多太多不幸的家庭. 有时候自己时常在想,假如我自己遇到不幸,我 ...

  • 地铁上自闭症男孩打父亲引热议:他们就不该出门,甚至不该存在?

    近日,在深圳的地铁上,发生了令人心酸的一幕. 一个年轻男孩,突然情绪失控,对着站在自己身旁的父亲推推搡搡,甚至挥舞起了自己的拳头. 看到这一幕,旁边的乘客赶紧起身躲避,同时,地铁上的安保人员马上过来制 ...

  • 国内100个人中就有1个自闭症患者?背后真正的原因你知道多少?

    随着自闭症(孤独症)的广泛宣传和知识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步了解.认识并开始接纳这一群体. 2020年4月2日,也将迎来第13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对于联合国大会于2007年12月通过决议而设定的这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17)——扼住命运的咽喉(下)

    一部半导体收音机就放在床头随时收听.广播从早上四点一直到次日凌晨1点半,内容极其丰富,除了新闻.音乐经常陪伴着我,小说连续广播是我每天守着点要收听的节目,此外,电影.广播剧院以及阅读与欣赏也是我非常喜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18)——我可以叫你妈妈吗?

    中秋节,一个小姑娘背着个背包出现在我屋子里.她放下包,站在我的床前.我一怔,这不是小晟吗?你妈妈呢? 她低着头说,我妈死了.先是得肺炎,住了两个月医院.出院后精神挺好,说我一直陪着,耽误了许多功课,她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19)——住在淑绅家

    天气渐渐冷了,小潘来帮忙在屋里装上了煤炉取暖.煤炉对我始终是个难题,需要添煤,每天还要封炉,还要清炉灰,经常把煤炉弄得熄了火.开炉子难度大,要打开前一天封好的炉子,夹出带火的煤,取出下面一块已烧完的煤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0)——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

    刘京生.吕争鸣和曹雁又带来了更多的残疾朋友.司德林先天性脊椎裂,双下肢残疾,后又患肾结核,他来时送我一期<长江歌声>,内有作曲家谷建芬为朱宪臣诗<希望的曙光>谱写的词曲及记者文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2)——与名人面对面(下)

    谈到俱乐部今后的打算,我说:残疾人民间团体和自立互助精神是国际自助运动在我国的实验,这是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符合党的群众路线和两条腿走路原则,符合我国人多贫穷的国情,同时发挥残疾人的潜在力量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3)——他们离我而去

    市民政局来了工作人员,说俱乐部给市长的信和给民政局的报告都收到了,市委和局领导很重视此事,让他们来了解情况.他们详细询问并记录了我的年龄,学历,病情,家庭成员,生活情况,经济来源,筹备俱乐部经过,核心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4)——谁是救助者(上)

    我坚守着俱乐部这一片薄土,继续<朋友之间>的耕耘,藉此告诉病残朋友们,俱乐部还在,自立互助的宗旨没有改变.重病在床医生也无能为力的时候,谁能救赎?只能自救.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康复自救,创造了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6)——心灵的救赎

    长期以来,重症肌无力病因的自身免疫论一直占主导地位,国际有关学术探讨,大多是围绕抗体问题,虽然已发展到单克隆抗体工程和抗体透析疗法,但疗效并无突破性进展,以致于即便像希腊船王那样有优越的医疗条件,也只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7)——为了一条坡道

    羊肉胡同132号要拆了盖楼房.1986年6月的一天来了两个年轻人,自我介绍是北京市畜牧局劳动服务公司团支部书记和委员,来了解情况. 你们带来了这个好消息.将来有个两居室,就可以用来做病残青年图书馆.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