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刻两经!这块石头不寻常

唐中期随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东传,形成了一种新的石刻形式——经幢,据考古代经幢存世甚夥,远多于摩崖和经碑之数量。
经幢亦名石柱或八楞柱,唐时有称宝幢者,辽金多称为顶幢、尊胜幢子等等。是幢刻于唐开成二年,即公元837年,八楞柱形,高62厘米,楞宽10厘米,每楞刊有文字三行,共二十四行。所刻内容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幢刻两经甚为少见。因未署书丹者姓名,故推断应为彼时经生所书。细审之,其字法完美,点画精妙,字形虽扁亦透露出圆润隽逸之神韵。
此幢所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是诸法空相”之“相”写作“想”,“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中之“波”字写作“婆”,与敦煌玄奘译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写法相同。尾部“憧”字因唐碑常误传从“心”,故“幢”字往往写作“憧”字。由此可知北朝至隋唐宋元皆有正体字与民间俗体字并行之现象也。
本文节选自赵耀辉先生《佛家之开成石经——谈开成二年继文、继祥兄弟为先考所建之经幢》。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拓本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拓本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拓本局部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拓本局部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拓本局部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拓本局部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拓本局部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拓本局部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拓本局部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拓本局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拓本局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拓本局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拓本局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拓本局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拓本局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拓本局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拓本局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拓本局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拓本局部
作者简介:
赵耀辉,字弘明,号曦盦,别署对古堂。河南洛阳人。现为河南省金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洛阳传拓学会副会长。对金石学、艺术史、佛教文献等略有研究,发表有数十万字的学术文章。
以上内容由金石契独家奉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