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之郡的那些士大夫
相关推荐
-
屡试不第吕秀才,子曾经曰过:你真的了解科举吗?
一提到酸秀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武林外传>里的吕轻侯吕秀才,他屡试不第,贫困潦倒,落魄到随便一个人都能讥讽的地步,是一个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酸秀才,是彻彻底底的明朝科举的失败者.当代人提起 ...
-
《文化安顺》乡人乡贤 父子同入乡贤祠——梅月、梅惟和 2019年第45期 (总第400期)
父子同入乡贤祠--梅月.梅惟和 张厚林 梅氏是安顺的一段传奇. 梅氏家族是安顺的一大望族,自普定卫始建之时,梅氏先祖以武职入黔,四代之后,乃生梅月.梅月,字双清,首开安顺科甲,正德十四年(1519)中 ...
-
清代的科举
"科举制度虽然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但只有到了清朝才达到了一个最鼎盛最高峰最完备的阶段,并由此盛极而衰."(潘剑冰<疯狂的科举>)科举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 ...
-
《兹山鱼谱》:朝鲜士大夫丁若铨的流配生活
原文参考澎湃: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2180 韩国导演李濬益的新作--电影<兹山鱼谱>以朝鲜著名学者丁若铨(1758-1 ...
-
历史剧|《兹山鱼谱》:朝鲜士大夫丁若铨的流配生活
文丨重忆小窗纱 按:这是一个历史学者观影追剧的小系列. 韩国导演李濬益的新作--电影<兹山鱼谱>以朝鲜著名学者丁若铨(1758-1816)流配兹山期间,在当地编纂鱼谱的往事为叙事主轴,讲述 ...
-
一个乞丐被冻死前,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命诗,让无数士大夫羞愧
中国有句老话叫:"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话虽然绝对了些,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封建王朝的情况.庙堂之上,从不缺满腹诗书.行径却被世人唾骂的奸臣:江湖之远,更不缺大字 ...
-
“道统”与“政统”,试看明清时期士大夫阶层立言与立功的抉择
文/海棠文史 作为中国古代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士大夫们,一直将'三立'当成是自己人生的信仰与追求.所谓三立,就是<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记载的: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 ...
-
宋代玉器审美堪称巅峰,原来“士大夫”功不可没!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比较完美的境界出现在宋代,从宋代开始,中国人的审美走到了认为"初发芙蓉"比"错彩镂金"更美的更高审美境界.宋代的玉器艺术已具备典雅.平易的艺术风 ...
-
士大夫的雅好:收藏,引发了盗墓之风,古物纷纷落入文人之手
中国历史上最早收藏古物的当数南朝梁时的刘之遴,他15岁即被评为太学博士,平时喜文弄玉,好古爱奇.他曾在荆州收集古器几百种,并将其中的四件献于东宫. 刘之遴所收的古器第一种为"镂铜鸱夷榼&qu ...
-
宋代士大夫审美趣味对玉器艺术的影响!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比较完美的境界出现在宋代,从宋代开始,中国人的审美走到了认为"初发芙蓉"比"错彩镂金"更美的更高审美境界.宋代的玉器艺术已具备典雅.平易的艺术风 ...
-
讲座 | 陈振濂:江南文人士大夫文化与西泠印社(一)
讲座 | 陈振濂:江南文人士大夫文化与西泠印社(一)
-
《富春山居图》:文人士大夫隐逸的人生境界
这些年,常有人问我,某张画是真是假?画得好不好?值多少钱?这三个问题很有代表性.画的经济价值,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观画,最根本的就是审美问题,也是大众最直接最需要去了解的问题.欣赏画是简单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