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丨北京钟鼓楼风物杂记
相关推荐
-
画说北京丨消失的地安门
1750年,<乾隆京城全图>上的地安门图 地安门元称厚载门,明代称北安门,清顺治八年改称地安门,俗称后门,位于中轴线上,基本上是元大都萧墙厚载红门的位置,因明北京城中轴线略有东移,宫城建筑 ...
-
东西城同时官宣!787户可腾退!首个“一起干”的申请式退租正式开启!
各位亲: 要说小编平时发的新闻也好,老北京的回忆也好 总是众口难调 但是有一点相信一直关注小编的邻居是不会否认的 那就是申请式腾退的消息 小编不敢说最先告诉大家,但起码是很快的 比如今年进行的大栅栏项 ...
-
北京记忆丨北京东安市场旧闻漫谈
编者按:本文是由张子华 李雅轩 白玉晨 莫文通.常玉奎 刘鸿印 丁德贵 康耀庭八名原东安市场摊贩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回忆资料,写成于1966年2月.现在作者除李雅轩.莫文通.常玉奎外都已逝世.这篇文章是 ...
-
北京记忆丨北京城里的“村”
在人们的印象里,叫"村"的地方,就该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不应该出现在北京的版图之上.然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随着北京的发展和城区的外延,一些村还没怎么改变落后的面貌,就被划入北京的 ...
-
北京记忆丨钟鼓楼大修挖出镇物,亲历者揭秘盒内玄机
本文作者为北京钟鼓楼第一任所长郑毅,郑老曾担任钟鼓楼修缮办公室副主任,作为亲历者,相信他的回忆更具说服力. 钟楼和鼓楼,在我国城镇建设史上,曾一度风靡全国,成为城镇规划中的特色建筑,虽历经沧桑,但至今 ...
-
北京记忆丨钟鼓楼的平民游艺场
1929年,钟楼前广场为"民众市场" 位于北京城北中轴线的鼓楼,30年代曾改为北平市第一民众教育馆,馆长李文裿.当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整顿,楼内第一层开设各种展览室,任人公开参观, ...
-
北京记忆丨王府井杂记
王府井大街遐迩闻名.历史悠久.她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这700多个春夏秋冬中,伴随着京城的变迁她也历经沧桑.如今王府井大街繁荣兴盛,她座落在祖国心脏北京的中心,正以中华民族传统的韵味和时代的风格吸引 ...
-
北京记忆丨清末民初的东城诗钟活动
作诗钟是一种趣味性文学活动,清末民初在北京风行一时.这一活动是聚会写作七言的对联,带有竞赛的性质.主要有两种体式.分咏体是在题目中规定了互不相干的两件事物,要别具巧思把二者写入一副对联,以另有寓意为佳 ...
-
北京记忆丨燕墩石碑上都写了什么
燕墩公园(周志光/摄) 燕墩,又称"烟墩",位于永定门外半里许(今铁路桥西侧).它始建于元代,即"坐镇"大都城南,用土堆积而成的火神祭坛--烽火台.历尽岁月沧桑 ...
-
北京记忆丨春松胡同
春松胡同,朝阳门南小街东侧,呈南北.东西走向,中间多曲折.北起小雅宝胡同,南止盛芳胡同,东与大雅宝胡同相通,西与松树院相通.全长114米,宽4米,沥青路面. 春松胡同,民国三十六年(1947)称礼拜寺 ...
-
北京记忆丨相声与胡同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而在这四个技能当中,我认为,"说"和"逗"最基本.当然,说,就是讲一个段子,逗,就是引人一乐. 然而,平白无故,博人一笑也不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