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堂】:川乌【转载】

【中药学堂】:川乌

川乌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

相关名:

黄乌头、天雄、附子、侧子、漏篮子、川乌头、川乌、制川乌、千秋

产地:

主产于四川省江油、平武、青川、安县、布拖等地以及陕西省,湖北、湖南、 云南、河南等省亦有种植,为栽培品。

炮制方法:

处方用名有生川乌、制川乌。

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制川乌:取川乌,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个大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

炮制作用:

川乌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脾、肾经。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能。

生川乌,有大毒,多外用于风冷牙痛,疥癣,痈肿。

制川乌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痛,跌打肿痛。

川乌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其中双酣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碱类毒性很弱或几乎无毒性。酯碱型乌头碱毒性比双酯型乌头碱小,但还有相当的毒性。

其中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是川乌中的主要毒性成分。炮制后由于双酯型的乌头碱类成分的分解破坏而使其毒性降低,但其镇痛、抗炎作用仍然很明显,但若炮制太过,水解完全,则药效降低。

采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包片 制川乌:
为不规则圆形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热苦燥,力强毒大,既入心、肝经,又入脾、肾经。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凡风寒湿或寒湿所致诸痛皆可投用,重症者尤宜。并能麻醉止痛,用于局麻 。

功效: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病症:

(1)风寒湿痹,寒湿头痛。

(2)心腹冷痛,寒疝腹痛。

(3)局部麻醉(外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宜炮制后用(三生饮除外)。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

本品性热有毒,故孕妇忌服,不宜过量或久服。反半夏、瓜萎、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畏犀角,均不宜同用。酒浸毒性强,故不宜浸酒饮用。

故事: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说的是关公攻打樊城时,右臂中了毒箭。华佗检视后,发现系乌头箭毒所致,需行刮骨治疗。于是征得关公同意施行手术。

当时未做麻醉,关公饮了几杯酒,华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见骨已青,遂用刀刮骨,沙沙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而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华佗刮去骨上之毒,敷上疮药,进行缝合。术后关公即觉右臂伸舒自如。这个故事流传甚广,那么,乌头究竟是何毒物呢?

其实,有毒的乌头也是一味中药,因其主根呈圆锥状,似乌鸦之头,故名乌头。本品有猛毒,古代作为箭毒,涂在箭头上射人猎兽,中箭即倒。

乌头分川乌和草乌,前者为栽培而得,后者为野生,故后者之毒甚于前者。其实,毒箭猎兽、伤人,致猎物倒地,战将落马,并非骨肉之痛,而是因为毒物袭击了心脏和神经系统。

现代研究证明,乌头中含有乌头碱,过量的乌头碱可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迷走神经兴奋,能直接作用于心肌,造成心律失常。

由此可以推测,关公中箭落马,右臂之伤痛非主要原因,是短暂的心律失常而不能稳坐战骑之故。

乌头虽然有毒,然而只要炮制得法和用量适宜,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有祛风散寒的功效,因此常为医家所遣用。

(0)

相关推荐

  • 今日食普761期:乌头,祛风湿的毒酒材料

    浙江富阳有一对老夫妻,双双患有痛风多年,发作起来疼痛难忍. 他们听信了镇痛偏方,饮用了用高度白酒浸泡草乌.川乌自制的"祛风湿药酒".喝下去没多久便恶心呕吐,四肢发麻.急送医院洗胃和 ...

  • 每日一中药——川乌

    川乌,有"五毒"."铁花"的称号,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其具有毒性,且毒性较烈.关羽刮骨疗毒的英雄事迹,很多人都知道,相传其所中的 ...

  • 川乌与草乌配伍的作用与功效

    [基源与功效]川乌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具有祛风湿,温经止痛之功效. 草乌为毛莨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根.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具有 ...

  • 这样炮制与煎煮川乌、草乌,才不会中毒!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其味辛.苦,性热,功效与附子相似,但毒性要比附子大,属大毒中药材.主要用于风冷牙痛,头风头痛,腰脚冷痛,疥癣,痈肿等证及麻醉止痛.草乌为附子同属的多种植物的干燥块根,功 ...

  • 最是惊鸿一瞥的毛茛科“毒花”—草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马诗瑜 许多年前,犹记得读书的时候笔者去天目山药用植物见习,记得在一大片草地中,唯独一朵蓝色的小花让人过目不忘,老师鉴定后确认是毛茛科的植物:又忆起上实验课时曾观察.解 ...

  • 川乌 (乌头)(中药)(百度百科)

    川乌,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川乌,正名为乌头(学名:Aconitum carm ...

  • 中药特殊煎法的探讨与思考(一):先煎

    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曾记载中药汤剂特殊药物的先煎[1],如"第112治方--先将麦秆或者稻秆烧灰,加水烧开,之后加烧酒和诸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2] ...

  • 【中药学堂】川乌

    川乌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别名:黄乌头.天雄.附子.侧子.漏篮子.川乌头.川乌.制川乌.千秋 产地 主产于四川省江油.平武.青川.安县.布拖等地以及陕西省,湖北.湖南. 云南.河南等 ...

  • 【中药学堂】玄参【转载】

    [中药学堂]玄参 玄参 之前我们学习了玄参的基本介绍及小故事,今天我们用图文形式学习玄参的基本性状及重要作用. 简介 为玄参科玄参属下面的一个种,学名为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

  • 【中药学堂】炙黄芪【转载】

    [中药学堂]炙黄芪 炙黄芪 黄芪 黄芪是一个很好的补虚药,但使用不当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疾病!所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黄芪适用的四种病症与对应药膳及销售话术. 1.心悸.失眠.贫血症 黄芪主要 ...

  • 【中药学堂】秦艽【转载】

    [中药学堂]秦艽 秦艽(QínJiāo) 来源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 麻花秦艽 .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 ...

  • 【中药学堂】珍珠【转载】

    [中药学堂]珍珠 珍珠 来源 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 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Lea)或褶纹冠蚌 Cristar ...

  • 【中药学堂】人参【转载】

    [中药学堂]人参 人参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相关名 山参.高丽参.园参.移山参.红参.边条参.糖参.白参.生晒参.白干参.掐皮参.大力参.直别参.生晒参.人葠.棒棰.朝鲜参.朝 ...

  • 【中药学堂】灵芝【转载】

    [中药学堂]灵芝 灵芝 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 相关名 赤芝.红芝.丹芝.瑞草.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灵芝草 产地 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广 ...

  • 【中药学堂】山楂【转载】

    [中药学堂]山楂 山楂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别名 山里果.山里红.酸里红.山里红果.酸枣.红果.红果子.山林果. 产地 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辽宁.河南等地,盛产 ...

  • 【中药学堂】番泻叶【转载】

    [中药学堂]番泻叶 番泻叶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相关名 泻叶.番泻叶.洋泻叶.辛那叶.辛拿叶.旃那叶.辛掰叶.泡竹叶.弟兄叶.地熏叶.通幽.通幽草 产地 狭叶番泻主产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