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常明系列散文之九:我与户外

(0)

相关推荐

  • 【文学纵横】张向前同题《桃花太行》

    >>>> 本栏主编:范恪劼 桃 花 太 行 文/ 张向前 桃花太行 张向前 壁立千仞而自成一脉,始于怀而终于幽,太行为天下之脊.我与太行对视,蝼蚁如我,嵯峨如山. 孑然山脚,以 ...

  • 走秦岭东梁 看世外美景 / 陈小宁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629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点击全屏,可 ...

  • 西行漫记-穿越

    今天是走进秦岭山脉的第三天,一大早,天空是蓝色的,心里一阵窃喜,运气好,应该是穿越秦岭原始森林的好日子. 简单的早餐后,我们从太白县黄柏塬镇的核桃坪村走进原始森林,路是村民们以前走过的. 正在犹豫间, ...

  • 【随笔】乾州蕞娃:远山之旅系列散文(二)

    [前言]路过蓝田县辋川的时候,路边山体上那副巨大的读书人画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几经查证才知道那读书人是唐代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被人们誉为"诗佛"的王维.这是蓝田县为了促进当 ...

  • 【中原风之二】高高的太行山上

           站在黄庵垴的顶峰之上,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让我的心,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起来. 其实,在爬太行山脉的时候,我就在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用行车一千多公里的代价,用身上带着腰伤的痛楚,去攀爬 ...

  • 教学视频:赵步唐山水画教学之树的画法

    赵步唐(1937年2月-2021年1月19日),出生于山西盂县,195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著名山水画家.书法家.教育家.曾任西安文史馆馆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 ...

  • 投稿 | 游记两首

    <南行行记> 辉市之万仙,山水之尤最.水纵山横,依山傍水,奇美秀丽之色.晋豫之合,峰立石奇,崎岖突兀,泉瀑悬立,绝壁之崖,巨龙之盘,怪石嶙峋,奇山秀水,灌树丛生,青黄相映,浑然一色. 水澈 ...

  • 西北作家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八:我与麻将

    系列散文之十八 我 与 麻 将 文/吕常明 我说我也能摸几把麻将支支腿子,朋友目瞪口呆:啊,你?我一乐说,不精.他食指点着我脑门说,你这么老实的人也学坏! 玩麻将不好,好像是共识,原因在于涉赌.我老家 ...

  • 西北作家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七:​我与书(续)

    吕常明系列散文十七 <我与书>(续) (三)藏书 藏书绝对烧钱.我一介布衣常愁饥饱,哪有钱藏书?只是存了几本罢. 我的书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买或拾.买书喜欢买成套的,看出版说明上说是不是收全 ...

  • 西北作家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七:​我与书

    吕常明系列散文十七 我与书 (一)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教室墙上玻璃框中这句话如一束手电光,照着前方一条窄窄的台阶.我在这个阶梯上手脚并用,半生艰难竭蹶. 小时候吃糠咽菜,何敢奢望买书来读? ...

  • 西北作家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六:​我与邻居

    吕常明系列散文十六 我与邻居 清雅贤士以松鹤为邻,神仙道长与高山为邻,悟空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与狼虫虎豹为邻,我凡夫俗子则与世人为邻.邻居不同关系也不同,喜乐也自有别.<智子疑邻>中宋富人因& ...

  • 西北作家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三:我与车

    我与车 文/吕常明 看到农村孩子推的独轮木头车,就想起小时候大姑家二表妹调皮地把我从独轮车上翻下来的场景.在生产队时看到那赶架子车的把式扬着鞭洋洋得意,就如项羽一般下决心要取而代之.大了后辛苦地骑车挤 ...

  • 西北作家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二:我与棋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二 我与棋 我是臭棋篓子,却又好玩,便是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自己棋臭除禀赋不足,还在于后天没条件也不上进.过去农村棋少,多用石子或草棒玩狼吃羊,也叫走日本.九子为羊,三子为 ...

  • 西北作家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一:我与茶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一 我与茶       文/吕常明 故乡不产茶,故乡人不喝茶,我小时候不知道茶是啥.对茶最初的认识,是在影视中看到官家或豪门待客时,穿长袍的客人端了茶盅斯文地用盖子在上面轻拔或微微摆 ...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我与农村

    我与农村 文/吕常明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有故乡而又不幸遭遇人为的失去,这是一种双重的不幸."我坐在摸爬滚打如愿以偿进入的水泥牢笼里,想象着波澜壮阔的太行山中蝼蚁一般的芸芸众生 ...

  • 西北作家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八:我与二胡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八:我与二胡 二胡于我来说,熟悉而又陌生,亲切而又疏离. 熟悉是缘于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高中毕业时,改革开放还没完全撬动农村体制,我除了立足土地谋生无门,只好把目光收回到狭窄的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