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图说楚史
相关推荐
-
湖北为什么不简称“楚”?而要称鄂?
历史上统治湖北这一地域的国家不在少数,除了影响比较大楚国.鄂国外,据文献记载还曾国与随国,在遥远一点的还有杨越族和上古时期的三苗部落,但是基于战乱和年代的久远,很多资料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目前的考古 ...
-
楚国势力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在鄂州境内的?
春秋时期的楚麇邑地在今随枣走廊西口外.今滚河入唐白河后的唐白河下游西北岸地,与之相邻近的百濮,其地当在今枣阳市境桐柏.大洪两山间的山区丘陵地带.段渝则据"百濮离居"认为百濮居地当不 ...
-
东鄂西鄂的正本清源
鄂(噩)国灭亡了,但周厉王"勿遗寿幼"斩尽杀绝的命令,似乎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这就为后来的"东鄂""西鄂"之争,埋下了伏笔. 武汉大学 ...
-
三国时期的鄂州
三国以前,在今岳阳至九江一段以南的今湖北地区,行政上只有鄂县之建制.沙羡县也是汉县,历史文献往往把今武汉市的江南部分,以及武昌.嘉鱼.蒲圻.咸宁等县市归为汉沙羡县的隶属范围,其实直到汉末沙羡县并未逾越 ...
-
最后的鄂国
约前863年周夷王七年,周王室衰微,在周王朝统治下的诸侯国有的开始不再朝贡,或者相互攻伐.而在熊渠的治理下楚国蒸蒸日上,很得江汉之间百姓的拥护,于是有开疆拓土之心.熊渠为此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避开东面 ...
-
鄂州“三朝”古都之探
鄂州"三朝"古都之探 近几年来,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实地踏访,并认真进行辨析,认为鄂州这块地盘,不仅是吴王孙权的都城,而且还是证据确凿的古鄂国和楚国的都城,是典型的" ...
-
鄂王熊红建邦初探
鄂王熊红建邦初探 熊红又名挚红,楚君熊果的第二个儿子,西周时期人.周夷王之时王室微利,诸候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何民和,周夷王七年(前879年),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封二子红为哪王,并建 ...
-
鄂国的历史变迁
鄂国原是商朝的一个重要方国,商代之鄂方在今河南沁阳.西周早期鄂被周王朝分封到江汉地区,周夷王时期楚国熊渠讨伐鄂国,封中子红为鄂王,又建立了楚国所辖的鄂国.周厉王派军队消灭了周所封的鄂国.春秋战国时期楚 ...
-
屈原与南阳的不解之缘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屈氏子孙有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掌管着王 ...
-
地名的来历:湖北
湖北,与湖南一样,得名于洞庭湖,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湖北名."湖北"之名的出现较之"湖南"要晚,出现于宋朝.宋朝全境设有十五路,现在的湖 ...
-
春秋战国时期越楚两族交替控制鄂州地域
秋战国时期,鄂州地域虽然已并入了楚国的版图,正式成为楚国的一部分,但楚国对此地的控制十分松驰,影响也较有限,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此地仍是扬越人的居住地,大致仍维持着征服前的生存和生活状态. 军事的占领与 ...
-
鄂州地域的越文化在春秋时期达到鼎盛
春秋时期,鄂州地域的越文化达到鼎盛.越族是我国中.南部以至东南亚的一支古老而且分布广泛的民族.越人的分枝很多,如于越.句越.扬越.闽越.山越--. 鄂州地域地处江淮之交,吴头楚尾,与江浙一带的越地邻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