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400法(十四)腹痛四法

(0)

相关推荐

  • 【《赵绍琴临证400法》湿热病·中焦湿热证治·湿重于热 (八法)】55

    湿热病  中焦湿热证治 湿重于热 (八法) (一)香以开郁,苦燥其湿,少佐消导,疏调气机 湿邪夹食滞郁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大便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象濡滑.必当香开郁,苦燥湿,展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湿热病·中焦湿热证治·热重于湿(四法)】57

    湿热病  中焦湿热证治  热重于湿(四法) (一)清胃热以泄阳明,燥脾湿兼解太阴 中焦阳明胃热炽盛,又兼太阴脾湿,症见高热汗出,烦渴饮冷,脘闷身重,舌苔黄腻而干,脉象洪大,按之略濡.此热重湿轻之象,治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温热病·气分证治二十六法(三)】51

    温热病 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三) (二十)宣燥热以清肺胃,泄其火而利清窍 燥热化火,上攻清窍,气血壅滞,耳鸣目赤,齿龈肿痛,咽喉肿疼,口鼻干燥,舌苔薄黄而干,脉象滑数.用清宣燥热方法. 薄荷1克(后下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温热病·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二)】50

    温热病 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二) (十)补气生津,敛阴固脱 气分高热,伤津耗气,导致正气欲脱,身热骤退,大汗不止,少气不足以息,脉微欲绝.若津血内乏,而气独浮于外,则脉亦见散大无根.急用补气生津,敛阴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湿热病·上焦湿热证治(七法)】54

    湿热病 上焦湿热证治(七法) (一)辛宣芳化以疏表邪,苦温淡渗兼畅中下 湿邪困表,发热恶寒,头重昏蒙,其势如裹,身重疼痛,口淡不渴,胸脘痞闷,或呕恶纳呆,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象濡滑.当用辛温芳香以疏 ...

  • 临证400法 劳瘵(四法)

    劳瘵(四法) 劳瘵是传染性疾病,古称"传尸".<外台秘要>对劳瘵的病机.症状.治疗.预后.摄生等都论述颇详,并认识到其具有传染性.如<外台秘要·救急骨蒸之候> ...

  • 临证400法(四)痰饮(九法)

    痰饮(九法) 痰为稠黏之饮,饮为清稀之痰,二者皆因脾胃运化失职,水饮内停而致病.痰与饮同出一源,本同标异.前人认为,痰属阳多热,饮属阴多湿.今分痰与饮两方面讨论如下. (一)疏风解表,宣肃化痰 痰湿内 ...

  • 临证400法(十)呃逆(四法)

    呃逆(四法) 呃逆是胃气上逆,呃呃连声,声短且频之证,分偶然和持续发作两类.偶然发作而时间短暂的,属于一时的气机不调,可用闭息.惊吓,刺鼻取嚏等方法,皆可即愈.若持续发作,不能自愈者.则当辨证施治.张 ...

  • 临证400法——癃闭四法

    癃闭四法 小便点滴而下为癃:小便涓滴皆无为闭:小便淋沥涩痛为淋.三者表现不同,应当鉴别清楚.癃与闭,只是程度轻重的不同,其致病原因很多,但究其病机应当考虑三焦气化不利.<内经>指出:&qu ...

  • 临证400法——​痿证四法

    痿证四法 痿证是指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或只是两足痿弱,不能站立.这与周身关节作痛的痹证迥然不同.关于痿证之成因,<素问·痿论>说:"肺热叶焦,发为痿躄".并指出:五 ...

  • 临证400法——疟疾四法

    疟疾四法 疟疾由疟蚊传染,是传染病之一.在热带及环境卫生差的地区发病率高,北京地区,只有夏.秋季节发作.祖国医学认为是温邪阻滞,少阳枢机不利为患.疟发则寒热交作,先是毛孔栗起,继而呵欠乏力,接着寒颤鼓 ...

  • 临证400法——​郁证十一法

    郁证十一法 郁证是指情志抑郁不畅而引起的疾病.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这就说明怫郁是诸病之始,郁不除,气血不能冲和,疾病乃生.朱氏提出了六郁化火,影响脏腑经络,可以出现很多 ...

  • 临证400法——头痛十法

    头痛十法 头痛是临床上的一个症状,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应根据疼痛部位及患病时间长短的不同进行辨证.但就其类型而言,总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一)辛温疏散,祛风止痛 风寒头痛,多是暴然发作,疼痛较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