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略谈临帖与读帖

(0)

相关推荐

  • 成忠臣:为什么现在的书家作品都缺少古人那种书卷气息?

    当今之世是个喊口号的时代,书坛上举凡舞文弄墨者,都将清初和尚石涛语"笔墨当随时代"叫喊的震天响,然何为"笔墨"的真谛,何为"时代"精神,却全 ...

  • 这位北大校长的书法,仅在米芾之下,上溯二王,给人一种秀雅之感

    书法,是来源于写字,而高于写字,它不但需要精湛的技法,还需要一定的艺术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内在神采! 而这种神采,往往是书者自身文化修养的厚积薄发,对欣赏者而言,也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看懂! 正如唐代 ...

  • 当代草书大家王厚祥:怎样写好大型作品?

    王厚祥 中国书协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厚祥导师工作室导师,河北省书协主席团委员兼草书委员会主任,国书会执行会长,北京书画艺术院副院长." 怎样写好大型作品 我们这里说的 ...

  • 神采与味道

    书法讲起传统,有人就害怕,就心虚,表现在: 古人说用笔千古不易,他却说,笔法就是起笔.收笔.行笔: 古人说楷有楷规,草有草法,他却说,我们可以大草.小楷各体放在一起聊. 古人说,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他 ...

  • 张旭光讲书法的神采

    说到书法的神采,是所有书法人士谈到的话题,也是书法必须具备的内涵因素. 网上看张旭光讲书法神采的视频,其中讲到书法神采为笔法.结构的表现,说下笔.行笔.收笔都能体现书法的神采,另外结构的变化体现神采, ...

  • 书法欣赏的“神”、“韵”、“气”,没有那么玄

    欣赏书法中,总是听到谈书法作品的"神"."韵"."气"等等词语,这些东西是看不到,摸不到,只能靠感受,靠领悟,而且难以言说! 有点像道德经开 ...

  • 桑莲居|崔寒柏:略谈临帖与读帖(附独家崔寒柏写坡公帖) | 墨池头条

    临:临到什么程度 临摹的最终目的不是临像,是要掌握原书者的手段(笔法).表现方法(韵味).基本结构,及神态.临像是出发点(像象曹宝麟讲的100%),临不像是结果(像华人德讲的,我想应该称作七.八分以上 ...

  • 崔寒柏谈临帖

    临帖 在古代文明中,印刷术被公认是一个重大的发明,这个发明的完善令我们轻而易举地读到前人的经验和成就,大量的善本和新发现的碑帖被不断地精印成册,大量信息轻而易举的获取,令直接对古人的学习得到了前所未有 ...

  • 崔寒柏:关于临帖,选帖,读帖诸多问题阐述​(干货)

    关于临帖 在古代文明中,印刷术被公认是一个重大的发明,这个发明的完善令我们轻而易举地读到前人的经验和成就,大量的善本和新发现的碑帖被不断地精印成册,大量信息轻而易举的获取,令我们直接对古人的学习得到了 ...

  • 梁德新‖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梁德新 辑录 "老年学"是研究人的寿命和人的老龄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年学的渊源久远,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对人的长寿研究.西方古代许多医学家如希腊的希波格 ...

  • 胡盼:艺术的语言才能表现出语言的艺术(略谈)

    今天下午,听了一位同事上了数学公开课,其课堂语言运用让我对此有了自己的见解及自我反思. 教师的语言是课堂上最具有表现力的.如果运用得当,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出现问题甚至造成伤害. 镜头一:开课 ...

  • 略谈天文历法与奇门遁甲的起局法

    相信每一位有缘接触到奇门遁甲的朋友,在学习时都遇到过这样一个困扰,即起局时在面对所谓的置闰法.拆补法.茅山法,容易一头雾水而无所适从.也常常听一些易友互相讨论,这三种不同的起局法哪一种更合理,那么今天 ...

  • 江南银元简介及版别略谈

    一. 江南银币概述 清朝初年设置江南省,辖地范围为如今的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康熙以后江南省的辖地缩小到江苏.安徽两省.至雍正元年(1723年),江南省被撤消,辖地复归江苏.安徽两省 ...

  • 什么叫做不知者无畏?致一凡诗词客:略谈古代治学创作的特点

    #21天图文打卡挑战# 01 昨天早晨笔者无意间点开了一篇微头条,其内容是一位头条创作者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先生诗作的评价.因为郦波教授的诗从题目到诗中正文的词句,都能在古人的诗歌作品中找到相 ...

  • 邓小南 | 略谈历史研究中的材料与议题

    邓小南,女,汉族,1950年6月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1985年留校任教,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主要学 ...